网上有关“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七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七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关于端午节的七绝诗:
1、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端午日,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3、《已酉端午》,元代·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端午,文秀(唐)。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悠悠艾草香 绵绵情意长什么意思
端午节开什么花,端午节送花的讲究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可能开的花期的种类。阳历5月开的花:月季、玫瑰、木香、春夏鹃、紫藤、琼花、锦带花、八仙花、金雀花、芍药、令箭荷花、百枝莲、入蜡红、四季海棠、吊钟海棠、鸢尾、矮牵牛、太阳花阳历6月开的花:米兰、茉莉、白兰花、栀子花、广玉兰、珠兰、金橘、小叶女贞、扶桑、石榴、夹竹桃、木槿、圣柳、美人蕉、大丽花、蜀葵、半支莲、六月雪、凤仙花、牵牛花、各种仙人球阳历7月开的花:荷花、睡莲、紫薇、凌霄、昙花、金丝桃、丝兰、九里香、变叶木、花叶芋、冷水花花叶常春藤
龙船花与端午节龙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又名英丹、仙丹花、百日红,为茜草科、龙船花属植物。由于端午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而龙船花又形式一艘艘的龙船,因此龙船花也与端午节结缘。龙船花植株低矮,花叶秀美,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双色等。株形美观,开花密集,花色丰富,是重要的盆栽木本花卉,是缅甸的国花。在中国广西省南部,人们习惯称它为水绣球。龙船花花期较长,每年3-12月均可开花。龙船花原产中国南部地区和马来西亚。在17世纪末被引种到英国,后传入欧洲各国。植株低矮,花叶秀美,花色丰富,终年有花可赏,有红、橙、黄、白、双色等。在中国南方露地栽植,适合庭院、宾馆、风景区布置,高低错落,花色鲜丽,景观效果极佳,是重要的盆栽木本花卉。广泛用于盆栽观赏。
菖蒲花送家人端午节挂菖蒲、艾叶是很多地方的习俗,菖蒲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花寓意避邪镇灾,在端午佳节之际,菖蒲花非常适宜赠送一些最近运所不好的朋友。
栀子花送情侣栀子花洁白纯洁,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素雅。栀子花在端午节盛放,每年端午,汨罗江畔的年轻姑娘们就打扮一番。欢庆吉日,觅见情郎,她们不擦雄黄、不挂香袋,而是采摘栀子花插在头上、放在室内,象征幸福吉祥。栀子花花语是永恒的爱,一生守候和喜悦。
百合花送鼠年五行属水的人百合的花语是顺利,祝福,高雅,心想事成,家庭幸福,收到这种花祝福的人具有单纯天真的性格,集众人宠爱于一身,不过光凭这一点并不能平静度过一生,必须具备自制力,抵抗外界的诱惑,才能保持不被污染的纯真。适合的人群也很广泛,送给爱人、朋友、母亲、领导、长辈,都是非常不错的。另外,百合花还是五行属水或者鼠年出生的人们的风水花卉,百合花是他们的幸运之花哦。
茉莉花送朋友花朵颜色洁白,香气浓郁,它的花语表示忠贞、尊敬、清纯、贞洁、质朴、玲珑、迷人。许多国家将其作为爱情之花,青年男女之间,互送茉莉花以表达坚贞爱情。它也作为友谊之花,在人们中间传递。
什么花在端午节开
五月桂花开。
端午节期间有哪些花是红色的
蜀葵。 由于它原产于中国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名“一丈红”,又因于6月间麦子成熟时开花,而得名“大麦熟”,也正因此,人们将它盛开的花期,作为麦收的吉日。此时又恰逢“端午节”,所以又称其“端午花”。嫩叶及花可食,皮为优质纤维,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镇咳利尿之功效。
端午前后头上带的白花叫什么花
栀子花
中国传统节日送什么花
元旦 (公历一月一日),通常用满天星、香石竹等增添欢乐吉祥气氛。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通常用牡丹、兰花等增添欢乐吉祥气氛。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通常用火鹤来表达红火,充满喜庆的气氛。
情人节 (公历二月十四),通常用玫瑰、郁金香表示爱慕之情
妇女节 (公历三月八日),通常用兰花代表女性优雅高贵和慈祥温馨。
清明节 (公历四月五日),通常会送一些素洁的花朵表达哀思之意。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通常用茉莉花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儿童节 (公历六月一日),通常以送小石竹花为主。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通常用千日红、睡莲来表达爱慕之情。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通常用兰花来表达思念之情。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通常用非洲菊来表达追求丰富多采的生活。
教师节 (公历九月十日),通常用木兰花、蔷薇花、月桂树来表感激之情。
圣诞节 (公历十二月二十五日 ),通常以一品红作为圣诞花。
父亲节 (六月第三个星期天),通常以送秋石斛为主。
母亲节 (五月第二个星期天),通常用康乃馨、萱草来表达感激之情。
端午节带花线绳是什么意思啊
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 驱邪避瘟的,祝贺祈寿。
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方民族妇女于端午日系五色丝于手臂上,俗称合欢结,辽代妇女把五彩丝扎成人形簪在发髻上,也叫长命缕。辽、金皇帝系五色丝,并遍赐群臣僚属五色丝,又称赐长寿缕。江南用纸帛折菱角方后再缠以五彩丝,于节日相互馈赠,妇女将这种叫做“襞方”的节日饰物缀在胸前,以示妇女在女性劳作方面的功绩。这些习俗已经与避兵鬼、除病瘟关联不多,更多的是从正面祝福祝寿。这正是端午节在驱邪棱瘟的同时所具有的祝贺祈寿的积极主题。
参考资料:
端午节马上要到了,要什么花比较适合呢?
百合的花语是顺利,祝福,高雅,心想事成,家庭幸福,适合的人群也很广泛,送给爱人、朋友、母亲、领导、长辈,都是非常不错的。
火鹤的花语是平谧、带来安泰,一年更比一年好。而且此花是观赏性植物,非常适合送给爱伺弄花的长辈和领导。
蝴蝶兰的花语是高洁,鸿运当头,幸福美满,又由于她比较贵重,一向是节日期间送给领导、长辈、朋友们的首选之物。如果你的女性的长辈或朋友是一位有品位高雅的爱花之人,送给她蝴蝶兰一定令她芳心大悦!
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看望长辈和领导,水果花篮特别是红酒水果花篮既实惠又品位不俗,都是大家的首选,重中之重呀
红掌的花语是大展宏图,热情洋溢。非常适合送给领导、长辈和朋友,为他们带来好龚。用红掌制作成的花蓝也是端午期间庆祝公司开业的首选之物。
凡是节日,怎么能少了恋人们之间的约会呢?端午节期间,送一束可爱的小熊花束给她吧。让大女人做一回温柔的小女人,让小女人变得更加甜美可爱!
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巖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擡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擡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
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者,初也,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节”。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
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
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
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
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
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
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
是藉著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
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
关于艾草的诗句要有译文
“悠悠艾草香,绵绵情意长。”
艾草的香味缓慢而细长,就如同我对的你感情,延续不断,情意深长。
“悠悠”在这句话里的意思是: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在这句话里就是形容艾草的香味缓慢而细长。
“绵绵情意长。”这句话可以想到一个成语:情意绵绵
“情意绵绵”形容对人的感情延续不断。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端午节有在家门前悬挂艾草的习俗。在民间传说中,这种草是神仙的宝剑。
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1.描写艾草的诗句
禽虫十二章(白居易) 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疑有凤王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
[不知其然也。燕衔泥常避戊己日,鹊巢口常避太 岁,验之皆信。
] 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鲲鹏鳞羽多?[齐物也。
] 江鱼群从称妻妾,塞雁联行号弟兄。但恐世间真眷属,亲疏亦是强为名。
[故名也,江、沱间有鱼,每游辄三,如媵随妻,一先二后,土人号为婢妾鱼。礼云:雁兄弟行。
] 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须知年老忧家者,恐是二虫虚苦辛。
[自警也。] 阿阁鹓鸾田舍乌,妍媸贵贱两悬殊。
如何闭向深笼里,一种摧颓触四隅?[有所感也。] 兽中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
羔羊口在缘何事,暗死屠门无一声?[有所悲也。] 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应是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自照也。
] 蠨蛸网上罥蜉蝣,反覆相持死始休。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诫报也。] 蚁王化饭为臣妾,螺母偷虫作子孙。
彼此假名非本物,其间何怨复何恩?豆苗鹿嚼解乌毒,艾叶雀衔夺燕巢。鸟兽不曾看本草,谙知药性是谁教?[尝猎者说云:鹿若中箭发,即嚼豆叶食之,多消 解。
箭毒多用乌头,故云乌毒。又燕恶艾,雀欲 夺其巢,先衔一艾致其巢,辄避去,因而有之。
] 一鼠得仙生羽翼,众鼠相看有羡色。岂知飞上未半空,已作乌鸢口中食。
鹅乳养雏遗在水,鱼心想子变成鳞。细微幽隐何穷事,知者唯应是圣人。
[鹅放乳水中,不能离,群雏从而食之,皆饱而去 之。又如鱼想子,子成鱼,并皆是佛经中说。
] 浣溪沙(杜甫)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古风(陆游) 木生虽拱把,鲜不困斧斤。
枯朽亦可全,又以芗故焚。嘉禾终銍艾,岂独草见耘。
此理讲已熟,要当尊所闻。山房(陆游) 四纪移家剡曲傍,自茨生草作山房。
寒侵夜艾知霜重,行遍天涯觉梦长。戒婢无劳事钗泽,课奴相率补陂塘。
无衣已免豳人叹,数箔春蚕岁有常。雨晴至园中(陆游) 入夏经月雨,园路久已荒。
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长。岂惟蛙黾豪,颇觉蜂蝶狂。
怅然怀故山,舍东百本桑。迨此积雨余,枝叶沃以光。
父老适相遇,藉草挥一觞。一觞颓然醉,笑语相扶将。
赋诗示儿子,此乐未易忘。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李白)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权德舆) 芳讯来江湖,开缄粲瑶碧。诗因乘黄赠,才擅雕龙格。
深陈名教本,谅以仁义积。藻思成采章,雅音闻皦绎。
清时左冯翊,贵士二千石。前日应星文,今兹敞华戟。
谢公尝乞墅,宁氏终相宅。往岁疲草玄,忘年齐举白。
酒酣吟更苦,夜艾谈方剧。枣巷风雨秋,石头烟水夕。
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酷似仰牢之,雄词挹亭伯。
老骥念千里,饥鹰舒七翮。叵能舍郊扉,来偶朝中客。
浣溪沙(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东坡八首(并叙)(苏轼)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焉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下隰种秔稌,东原莳枣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家童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自昔有微泉,来従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作之。)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蜀人以细雨为雨毛。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蜀中稻熟时,蚱蜢群飞田间,如小蝗状,而不害稻。)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李公择也。)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百栽倘可致,当及。
2.有关艾叶的诗句习俗来源:端午节本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至唐黄巾起义时,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于是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实际是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以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己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陆河人为客家人,多为中原迁移到陆河。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黄巢”“插艾草”的习俗。
注:黄巢(?~884) 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
关于艾草的诗:
七律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还有些散碎的句子和对联:
门高无碍齐公子,海阔难寻楚大夫。
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
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
松大夫招来百福,竹君子扫去千灾。
思无邪正心诚意,虑有德履泰临丰。
端阳艾叶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剑斩千妖。
盛世本无邪,寰宇长昭天子镜;德门原有庆,端阳亦镇赤灵符。
胜地纪中天,象取白芳占汇吉;翔风符正午,薰来引竹报平安。
3.赞美艾草的诗句有哪些1﹑《又寄徐径畈吏部》年代: 宋 作者: 刘黻元阳诏墨动天霞,喜到东都处士家。
世路几年滋艾草,道山今日聚梅花。作舟济国看商傅,链石补天过女娲。
珍重诸贤扶大道,声名毋使后人嗟。2﹑《岁冬至唐村坟山扫松》年代: 宋 作者: 卫宗武忆昔入此山,首夏接春季。
谷鸟正嚘嘤,芬芳尤妩媚。青青交道杉,森郁互参倚。
谁乎一叱咤,斩艾如草薙。遂令墟墓间,常抱斧斤耻。
仅存盘涧松,绰有虬龙势。矫矫千岁姿,昂霄犹舞翠。
我来省松槚,适当谷之昧。石齿咽残流,鸣族息群喙。
木石缩羽鳞,风霜剪菑翳。害然眼界清,如至人境外。
意行步崎岖,白云生屐履。林光渍欲流,冉冉湿衣袂。
曾来入画图,人行绝毡毳。风尘不可到,心迹两无秽。
追寻得良俦,清吟可相配。不效互唱酬,日与青山对。
兹游拟畅情,俄值风雨晦。渐喜迫新阳,天地宁久闭,屋角数点明,冰花送春意。
3﹑《端午家集二首》年代: 宋 作者: 曾丰戏缠朱彩索,争带赤灵符。踏草仍悬艾,包菰更结芦。
都还痴子弟,半出骏僮奴。老病无他好,惟餐玉术蒲。
民谚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因此每至端午之际,老百姓常把插艾叶和菖蒲作为节日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叶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辟邪祛病。
还会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叶在食用和药用上的好处多的说不完。参考资料诗词名句网:/chaxun/shiju/%E8%89%BE%E8%8D%89。
关于“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七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有梓希]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udor.com/nbtu/159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有梓希”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七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七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关于端午节...
文章不错《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七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