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的民间传说

在我国汉族民间信仰中,药王的信仰甚为普遍。因各地民俗的不同,故信奉的药王还不止一个,其中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扁鹊,唐代的孙思邈、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韦老师)等。 扁鹊是我国古代的名医、《史记》称其姓秦,名越人,春秋渤海郡鄚人。他精通医道,曾遇异人长桑君授以秘方奇术,能用肉眼视人五脏症结,遂以医名。他到处行医,在齐国号卢生;在赵国名扁鹊。他行医的特点是能随俗应变。据《新搜神记·神考》曰:“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列子·场问》中记载了其为鲁公扈、赵齐婴等人治病时,“剖胸探心,易而置之”的情景。另外《史记·扁鹊传》中还记载了扁鹊神诊妙医的故事,如治愈了昏迷七天的晋国大夫赵筒子,救活了被人当死的萌国太子,指出将置齐桓公于死地的不治之症。扁鹊遂闻名于天下,被誉为神医。传说黄帝的大医名扁鹊,故以其名称之,秦太医嫉妒其高明医术,暗中派人将其刺杀了。因扁鹊医术神奇,医德高尚,遂被人们封为药王,立庙把之。

祭祀扁鹊的药王庙,以其墓所在地河间县药王庙和其故乡鄚州药王庙最为著名。清朝县志载:芦村有扁鹊墓。相传,战国神医扁鹊葬于此。扁鹊墓于1958年“大跃进”平整土地时被夷为农田。据目击者讲,当时,曾有大量陶片等随葬品。该墓区于1987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引自河北省《博野县志》第472页《文化篇》。

《宋史·许希传》载,北宋景枯元年(1034),仁宗病卧不起。医生许希以针炙法疗使之愈。仁宗封其为翰林医官,赐绊衣,银鱼及币器,许希拜谢完毕,又向西拜。六宗惑问其故,许希日:“扁鹊,臣师也。今者非臣之功,殆臣师之赐,安敢忘师呼?乃清以所得之财修扁鹊庙。六宗遂敕封建扁鹊庙于京城西隅,诏封为“灵应侯”,后来明朝又封为“神应王”。学医者竞相求拜。

相传药王扁鹊的生日为每年的四月二十八日,据清初高士奇《扈从西巡回录》云:每年四月郑州汉族民间有药王会。时黄淮以北,秦晋以东,商旅云集,来此贸易,江湖艺人,集此献艺。但见幕涨遍野,声乐震天,如此者二十来日方止,可见规模之盛。其俗一直沿至今日。 药王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神医孙思邈。《旧唐书》说其为京兆(今陕西耀县)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性好道家之学。周宣帝(579)时,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后长期隐居终南山,行医修道,隋唐统治者屡次派人到山中请他至京城为官,均辞谢不前,志在山林,一心向道,终其一生。北宋崇宁二年(1103),赠封为“妙应真人”。孙思邈自注《老》、《庄》、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主张治病时必须天人合一,认为“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人亦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寝”为之应;天转运,“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为霜雪,张而为虹霓”,谓此为“天地之常数也”,人“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营)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称此为“人之常数也”。二者相结合,“阳用其神,阴用其精,天人之所用也。”指出“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隔而为痛疽,弃而为喘,乏竭而为樵枯”,必须:“诊发乎面,变动乎形”,以此论天地,亦如此。所以提出“五纬盈缩,星辰铝行。日月薄蚀,车管飞流”为天地之危诊;“山崩上陷”为天地之痈疽;“奔风暴雨”为天地之喘;“川滇竭涸”为天地之焦枯。提倡“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圣德,辅之以人事”,最终使“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后人以此理论治病,救活了许多人,因此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又称之为真人。

孙思邈一生隐修的地方甚多。据说曾在五台山隐居过,为了纪念他,后人遂将五台山称为药王山。唐初“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经评道:“邈道合古今,学弹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持诘耳。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生之俦也。”及明末清初时有《药王救苦忠孝宝卷》,讲孙思邈救助白蛇,后得道成为药王的故事。 此外唐代的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等人也被人们尊为药王,他们被道教所倡而流传于汉族民间。韦慈藏为唐一代名医,《旧唐书》回其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后来称为韦真人。《月令广义·五月令》称五月十五日是药王韦真人的生日。韦古道,又称韦老师,西域天竺人。开元(713-743)中入京师,系葫芦数十枚于腰间。广施药饵,治病多见奇效。唐玄宗召入宫中,赐号药王,朝野称之为药王菩萨。

全国各地遍布药王庙,其中最大的且供奉较全的要数河北安国的药王庙。庙中供奉东汉,开国功臣邳彤,在邳彤神像两则,奉把华佗、张介宾、扁鹊、张仲景、孙思邈,三韦等十大名医,岁时祭粑,香火极旺。

韦善俊

韦善俊是唐武则天时候的人,《列仙全传》卷五称其十三岁奉长斋,后遇一道士授以金丹秘要。常携一条黑犬,呼之为乌龙。一日黑犬化为乌龙,韦善俊乘之他去。根据《太平广记》记载,唐初道士韦善俊(药王)的一条狗名叫“乌龙”,后来韦善俊将要成仙升天,他的黑狗化龙,韦善俊骑上黑龙升天了。如今的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双凤乡贺家岭还有一座黑狗山,相传是那条黑狗的出生之地。

原文:《仙传拾遗》(唐代.杜光庭):韦善俊[太平广记卷四十七著录。]

韦善俊者,京兆杜陵人也,访道周游,遍寻名岳,遇神仙,授三皇檄召之文,得神化之道。或静栖林野,或醉卧道途。常携一犬,号之曰 「乌龙」,所至之处,必分己食以饲之。犬复病疥,毛尽秃落,无不嫌恶之。其兄为僧,久居嵩寺,最为长老。善俊将欲升天,忽谓人曰:「我有少债未偿耳」。遂入山见兄,众僧以师长之弟,多年忽归,弥加敬奉。每升堂斋食,即牵犬於其侧,分食与之。众既恶之,白於长老,长老怒,召而责之,笞击十数,遣出寺。善俊礼谢:「某宿债已还,此去不复来矣。更乞一浴,然後乃去」。许之。及浴移时,牵犬而去,犬已长六七尺,行至殿前,犬化为龙,长数十丈,善俊乘龙升天,拏其殿角,纵迹犹在。

译文韦善俊[唐初道士(公元595——694)],药王,是京兆杜陵人。周游各地访道,寻遍了名山。遇到神仙,授予他三皇的檄召的文书,获得了神仙变化的道术。韦善俊有时静静地栖息在山林荒野,有时喝醉了睡在道路上,他出游时经常携带着一条狗,名字叫“乌龙”。韦善俊不管到什么地方,必定要把自己的食物分出来一部分喂狗。狗得了疥疮病,毛都脱落了,很难看,人们见了没有不厌恶的,韦善俊的哥哥做了和尚,久居在嵩山寺庙,功劳最高,成为长老,韦善俊将要成仙升天,忽然对别人说:“我有一点债没有偿还。”于是进入嵩山去见他的哥哥。众和尚都因为他是师长的弟弟,多年外出,忽然回来,所以更加尊敬,小心侍奉。每次登上殿堂吃斋,韦善俊就牵着狗在他旁边,分一部分食物给狗吃。众和尚都厌恶韦善俊,告诉给长老,长老大怒,招呼来善俊,叱责他,用藤条打了他十下,赶出寺庙。韦善俊行礼致谢说:“我过去的债已经还了。这回离去不再来了。”又乞求洗一次澡,然后就离去。长老答应了他,等到洗浴经过了一段时间,韦善俊牵着狗出来,狗已经长了六七尺,走到大殿前面,狗变化成为龙,长几十丈,韦善俊骑上龙升天了。龙住天上飞的时候,崩塌了那大殿的一角,痕迹至今还在。

神医华佗在史书中,还真的?很神?,其实这是一个多有夸大的人物。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过无数位妙手回春的?神医?,比如说扁鹊,张仲景,华佗等人;之所以这种神医在现代不出现了,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淡泊名利?,在深山老林归隐了而已。华佗更是号称中国数千年来的?第一神医?,据说他曾经诊断湖海名士陈登,?看一病,知前后十八年?。他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华佗的事迹荒诞不经,多半是?气功大师?一类的人物。其实我们了解华佗这位神医,多半都是通过影视剧和口口相传的典故,却鲜少有人真正翻开史料,在史书中看一看这位?绝代神医?的风采。我们翻开《后汉书华佗传》,这位神医的各种神奇操作绝对会让我们大跌眼镜:曾经有人手臂瘙痒,他开刀治疗,切割伤口之后,从伤者的患处飞出两只麻雀;有人喉咙肿痛,华佗开药一副,饮用过后,吐出几十条蝮蛇;这样的事迹,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好好的基本的逻辑去推导一下,是真实的成分多,还是虚构的成分多?古人认为这种病症可能会存在,我们也觉得存在吗?历史上的华佗,可以说,和左慈,于吉等人一样,就是一种?传说?而已。

像?知前后十八年?,?开颅手术?这样的事迹,更是古人的想象力体现之一。我们都知道,史书当中,其实一直都有着那些?怪力乱神?的内容。比如说《史记》素来以严谨著称,但是他居然说高祖乃是他母亲?与龙交体?所生,这倒不一定是太史公一定在胡扯,只不过是他真的相信这种事情是存在的,就记载下来了而已。无独有偶,其实华佗所谓的?知前后十八年?也是古人的一种?以讹传讹?罢了。

综上所述,华佗没有我们印象中的那么?神?。

本文来自作者[向波]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udor.com/nbtu/10910.html

(23)
向波的头像向波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向波的头像
    向波 2025年10月09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向波”

  • 向波
    向波 2025年10月09日

    本文概览:在我国汉族民间信仰中,药王的信仰甚为普遍。因各地民俗的不同,故信奉的药王还不止一个,其中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扁鹊,唐代的孙思邈、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韦老师)等。 扁鹊是我国古...

  • 向波
    用户100911 2025年10月09日

    文章不错《药王的民间传说》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