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史:古人对烧烤的发明令人吃惊!

魏晋南北朝时期,烧烤食俗开始普及。其中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烧烤之风更盛。

 1972至1979年间,在甘肃省嘉峪关市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果园-新城”墓群上,先后发掘了十八座魏晋时期墓葬,其中九座为画像砖墓,这些画像石包括了农耕、畜牧、养殖、宴饮、庖厨、宰杀等更方面的资讯,其中就有魏晋人吃烧烤的情景。

 这一幅是厨师举着烤好的三股叉肉要给主人。

 汉魏时期,中原地区的人们把生活在东北、西北地方的游牧民族称为“胡人”。胡人以肉食为主,每个民族的拿手菜都不一样,其中羌人最善“煮”,貊人最善“炙”,故有“羌煮貊炙”的说法。

 《搜神记》卷七载:“羌煮、貊炙,翟之食也。自泰始以来,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会,皆以为先。”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固传》引《东观记》载:“羌胡见客,炙肉未熟,人人长跪前割之,血流指间,进之于(窦)固,固辄啖之,不秽贱之,是以爱之如父母也。”

 南北朝时期,烧烤的制作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在《齐民要术》中就有较多的记载。这时的烧烤不仅用料、式样更加的考究,而且在调料的配方上也有很大的突破。

 隋唐

 烤肉的快速发展,起始于北方民族融合的盛世阶段,就是隋唐。

 隋时期,整个民族文化的昌盛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发展,老百姓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消费基础。当时的烧烤主要受南北朝游牧民族烹饪余风影响,烧烤在百姓日常饮食中占很大比例,这时烧烤食物,已经在用火、用料方面有了较详细的要求。

 《隋书?王昭传》中说:温酒及炙肉,用石碳、柴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气味各不同。以此推之,新火旧火,是有区别的。这种细节上的锱铢必较,让隋朝的烧烤技术名声遐迩。

 隋唐时期烧烤的品种也更加丰富了,在时人的笔记中有关烧烤的记录很多, ( ) 有无心炙、逍遥炙、灵消炙、天脔炙、蛤蜊炙、蝤蛑炙、驼峰炙、牛炙、鸭炙、浑炙犁牛、小蚌肉炙、龙须炙、干炙满天星、金铃炙、光明虾炙、升平炙……

 唐代有一个叫曲良翰的将军发明了烧烤驼峰:将驼峰切成薄片,加以各种香辣佐料,味道极其鲜美,被文人雅士写进书里,流芳百世。

 唐人还发现烧烤食品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甚至还能治病。

 唐代咎殷所撰的《食医心鉴》中即记载了野猪肉炙、鳗黧鱼炙、鸳鸯炙、炙鸲鹆、炙黄雌鸡等多种烧烤类食疗食谱,其中前四种烧烤竟然能治疗痔疮及其并发症。如“野猪肉炙”,就是烤野猪肉,将两斤野猪肉,切好,撒上椒、盐、葱白等弄熟后,空心食有,能“治久患痔下血不止、肛边及腹肚疼痛”;“鸳鸯炙”,就是烤鸳鸯,用鸳鸯一只,烤得特别熟,然后细切一下,蘸“五辣醋”吃,能“治五痔瘘疮”。

 新疆烤羊肉串,“喀瓦甫”。

 宋元

 宋元时期,北方民族进一步融合。

 宋代人继承了隋唐的烧烤风格,食材益发广泛,并被引进节俗之中。宋代人入冬后的“暖炉会”,吃烧烤便是内容之一,《岁时杂记》也说:“京人十月朔沃酒,及炙脔肉于炉中,围坐饮喝,谓之暖炉。”

 宋时人们是烹饪方法已经很繁多了。烧烤食品也是更为精练多样。在《梦梁录》中,记载的烧烤食品就达到十多种。

 元朝人对羊肉的嗜好相比前朝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朝廷举行宴会主要供应羊肉。民间食肉,也普遍是羊肉,送礼更是以肥羊为上。

 与过去相比,人们吃羊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当时朝廷以烤全羊最为讲究,这道菜,色、香、味、形、俱佳,皮酥脆,肉嫩香,是蒙元宫廷餐品之尊,是大宴和祭祖典礼时,必不可少的一到美食。

 明清

 清代的烧烤食物多样。

 明清时期,烧烤食品更加普及。

 然而,令人垂涎欲滴的宫廷菜,更是会让每一个人都动心。

 清朝时御膳房设有专为帝后做挂炉猪和挂炉鸭的“包哈局”。(“包哈”为满语,即为下酒菜之意。)

 史料记载,清代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北京大街上就有小贩,沿街叫卖烤肉。在当时,烧烤菜也是各种宴请之事的要菜。

 清代杨静亭《都门杂咏?烤牛肉》竹枝词云:

 严冬烤肉味甚饕,大酒缸前围一遭。

 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

 清朝入关以后,烤鹿肉颇为盛行。得硕亭在《草珠一串》中说:

 关东货始到京城,各处全开麅鹿棚。

 鹿尾鳇鱼风味别,发祥水土想陪京。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以上皆为网络)

 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曹雪芹也曾经写到大观园里面的烧烤鹿肉:玻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贾宝玉同史湘云在芦雪亭烤鹿肉,并因此惊动了探春、宝钗、宝琴等姐妹,大家凑到一起大吃大嚼起来,致使林黛玉讥讽她们像一群“花子”。

 清末时还有“满汉大席”的说法,就是“烧烤席”的俗称。

 近人徐柯编著的《清稗类抄?饮食》一书记载:“烧烤席,俗称'满汉大席',筵席中之无上品也。烤,以火干之也。于燕窝、鱼翅诸珍错外,必用烧猪、烧方。猪以全体烧之。酒三巡则进烧猪,膳夫、仆人皆衣礼服而入,膳夫座之专客,专客起箸,簉座者始从而尝之,典至隆也。次者用烧方。方者,豚肉一方,非全体,然较之仅有烧鸭者,犹贵重也。”

 清代顾禄的《桐桥倚棹录卷十》载:“苏州酒楼开办满汉大席、市肆中卖有满汉大菜。如:烧小猪、哈尔巴肉、烧鸭、烧鸡、烧肝等。”

 烤羊肉串

 现在我们说起烤肉,最先想到的就是新疆烤羊肉串。烤羊肉串 *** 尔语称之为“喀瓦甫”,是新疆的代表食物之一,也是全国人民最早熟知的新疆食物,它以其正宗地道的口味深受大家的青睐,去新疆观光的游客,几乎没有不吃烤羊肉串的。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卖烤羊肉串的商贩,可见国人是多么的爱吃烤肉!

 《孟子?梁惠王》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见孟子理想的社会就是“七十岁的老人也可以吃得上肉”。

 将古代与现代相比,现今的人们实在是幸福至极啊!

日本料理古代发展历史

猪肉作为主食,是从宋朝开始。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懂得驯养“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牲获得肉食,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影响到今天的肉类价格。在古代的饮食习惯中,牛羊毫无疑问是最贵族化的肉食,从排名上看,牛羊在猪之上。

汉族的饮食文化发展到了宋朝已是博大精深,由于对牛肉的禁食,羊肉在这个时期成为了皇家士大夫阶层的主要肉食,在宋朝,猪肉仍然不是士大夫阶层的主要肉食,或者说猪肉仍然是低档的肉食。

但在普通老百姓那里,猪肉就是主食了,《东京梦华录》称,每天有上万头猪被贩子们从四乡收购送入东京,无数的猪肉摊贩,无数的“郑屠户”宰杀这些猪,给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送去肉食。

扩展资料:

真正让猪肉沾上点贵族气的,还是苏东坡,在杭州任上,因为治理西湖,要解决民工的吃饭问题,他创造性地发明了“小火慢炖”的方块肥肉,这种以姜葱红糖料酒酱油等做成的猪肉菜肴,被命名为“东坡肉”。 

汉人的地盘以羊肉为贵,但到了北方辽金朝却正好相反,猪肉成了高大上。宋朝的使节出使辽金,北人用最好的猪肉款待使者,猪肉在辽金,是“非大宴不设”。

人民网-中国古代如何吃“肉”:贵族吃牛羊穷人吃猪肉2

 日本菜肴如日本文化一样,多是接受海外的影响,后在日本就地加工改造,从而成为独具日本风味的菜肴。大家平时会关注日本料理古代发展历史吗?关于日本料理古代发展历史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本料理古代发展历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日本料理古代发展历史简介

 日本菜肴称为?日本料理?或?和食?。形成日本料理非?日之功,也和其他国家的菜肴一样经过千锤百炼。在日本有这样一句俗语:?服装一代,住宅两代.饮食则要三代服装在当代可验证是否合时宜;住宅要经过两代人居住,方知其舒适程度;而美味菜肴则需三代人的智慧才能烹饪出来,虽然日本菜肴与中国属完全不同的风格,但日本菜肴受中国的影响最大,从菜肴的名称、内容、材料、调味料,都可见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有中国菜肴接受日本的影响。

日本料理古代发展历史起源

 从绳文时代到公元前后,日本民族基本上以采集野生食物和狩猎为生。最初只食用植物性食物,后来发展为食用鸟兽等动物性食品,进而到大海捕捞鱼鳖。随着文明的发展,学会用火烤、用水煮并加佐料调味。从公元初期到7世纪,日本民族从游牧转到定居,开始农耕生活。这给饮食生活带来一大变革。就在这一时期,日本人学会了种稻、饲养牲畜。日本民族有条件将主副食分开。大米等谷物有了剩余。人们便学着酿酒,在做莱肴时加些佐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奠定了日本莱的基础。

 奈良时代,日本上层人物开始与中国交往,带回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宴请制度。当时佛教已传人日本,日本开始禁吃肉食。为保证营养,食用牛奶和奶制品的人增多。食品不仅种类增加,而且内容丰富。人们有余力过节井举办祭祀活动。这时杂煮和屠苏酒等节日食品问世。

日本料理古代发展历史发展

 平安时代,贵族势力兴旺,社交活动频繁,促进日本菜系形成。食品有了剩余,需要保存下来。保存获得成功,食品种类自然增加。当时的(和各抄)记载有二百多种。但由于交通不便,阻碍先进文化的相互吸收,贵族与平民的食品质量相差很大。

 镰仓时代,贵族走下坡路,武士兴起。武士经营庄园,促进了农耕的发展,物产丰富了。日本人从粗米进化到吃半精米。为改善生活,开始腌咸菜。不仅要吃好,而且尽量把食品保存下来。后来出现战争,需要能长时间保存食品。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开始寻找药物食品和用茶来养生。

 室町时代,禅宗和茶叶从中国大陆传入日本,从而诞生了日本莱的主流怀石莱。它是茶文化的产物,因此取名茶怀石莱。由于日本菜肴愈来愈烹饪得好看,上层人物开始以食品为馈赠物品。在国际交往中,日本也吸收了外国莱的长处。当时中国人围八仙桌吃饭的形式传入日本,日本民族称其为?桌袱菜?。南蛮的天麸罗传入日本,也在东瀛安家落户了。

 江户时代,是日本菜去粗取精的集大成时代。这一时期,既发展了日本自古以来的饮食文化,又依日本情况将中国菜、南蛮菜日本化。江户时代出现宴席菜,日本称会席莱。聚会多,宴请多,促进了日本食品的发展。生活富裕了,供神、祭祀变得普遍,出现不少祭祀用食品。日本的食品日臻完善。1657年后,路旁饭馆问世。

 明智维新使日本人的饮食得到了解放。日本人把西餐带进自己的生活中,牛肉、面包、黄油,搬上了日本的餐桌。1905年,日本人发现了维生素,营养食品增多。饮食的丰富多彩,标志着文化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日本菜种类很多,也有所谓三教九流,各地方均有自己的地方风味。关东、关西菜的味道也不尽相同。关东菜主要指京味,即东京菜系。日本人又习惯称?江户前?,即指江户川前的东京湾,那里的海产新鲜,可用来烹制出各种美味佳肴。受人欢迎的江户杂煮就是有代表性的一种关东菜。关东菜有味浓、偏甜的特点。江户时代曾是武士的天下,在菜肴上也显示出武士的气质,因此人们说关东菜是男性菜。关西菜主要指京都、大阪有代表性的菜肴。京都由于水质特别好.加之是千年古都,寺庙多,所以莱肴呈宫廷、寺庙的特点,用蒸煮法做出来的菜很可口,如汤豆腐、蔬菜类的菜肴。

 大阪菜与京都菜略有不同。大阪是商人聚集地。早晨商人要走在颐客前边,因而早晨忙碌甚至没有时间吃饭。在这种生活环境下,诞生了一种节约时间的茶泡饭。大阪的砂锅菜.乌冬儿(udon)等也很有特点。日本各地充分利用自己的条件,发展有特点的日本莱,并引以自豪。日本人性急.日程安撑得很紧张,所以大力发展了速成、简易食品。这从古代的料理发展,就可以看到了。

本文来自作者[半亦]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udor.com/nbtu/10670.html

(20)
半亦的头像半亦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半亦的头像
    半亦 2025年10月09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半亦”

  • 半亦
    半亦 2025年10月09日

    本文概览:魏晋南北朝时期,烧烤食俗开始普及。其中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烧烤之风更盛。 1972至1979年间,在甘肃省嘉峪关市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果园-新城”墓群上,先后发掘了十八...

  • 半亦
    用户100905 2025年10月09日

    文章不错《饮食史:古人对烧烤的发明令人吃惊!》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