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不同
1、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相同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震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为光速。见麦克斯韦方程组。
2、超声波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二、产生不同
1、电磁波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即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则会产生电场。
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
2、超声波
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或能量)的传播形式。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以上的,其每秒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一般上限(20000Hz),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三、应用不同
1、电磁波
1)微波用于微波炉、卫星通信等。
2)红外线用于遥控、热成像仪、红外制导导弹等。
3)可见光是所有生物用来观察事物的基础。
4)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验证假钞,测量距离,工程上的探伤等。
5)X射线用于CT照相。
2、超声波
1)超声处理
利用超声的机械作用、空化作用、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进行超声焊接、钻孔、固体的粉碎、乳化 、脱气、除尘、去锅垢、清洗、灭菌、促进化学反应和进行生物学研究等,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2)超声除油
将黏附有油污的制件放在除油液中,并使除油过程处于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场作用下的除油过程,称为超声波除油。引入超声波可以强化除油过程、缩短除油时间、提高除油质量、降低化学药品的消耗量。
百度百科-电磁波
百度百科-超声波
介入治疗发展历史
介入治疗基本概念介入诊疗技术是在X 线、超声波、内镜等监视或直视下将导管、针等器械插入脏器,达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目的。随着现代高分辨率螺旋CT 、实时B 超、纤维和电子内镜以及相关介入器械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得以迅猛发展。介入放射学的含义是以放射技术为导向,通过穿刺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等材料,以明确疾病的诊断,同时应用放射诊断学的有关器械、技术和方法,达到对疾病的治疗目的。由于血管广泛分布于各脏器,因而在诸多的介入诊疗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介入性超声诊治技术是在B 超导向定位下对脏器进行穿刺活检, 并在穿刺基础上注射药物进行治疗。由于介入放射学的迅猛发展,有关设备和技术日趋完善,超声导向介入诊疗方法的应用日渐减少。自从20 世纪60 年代可曲式光导纤维内镜应用于临床以来,由于其直观性强, 并可通过其操作孔道进行多种检查和介入治疗, 现已广泛用于多学科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使介入诊疗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起到了跨时代的作用。介入治疗发展历史介入放射学的形成和发展同医学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是人们长期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一) 早期探索阶段1896 年,Hasher 、Morton 在Roentgen 发现X 线不久, 即用石膏作造影剂开始尸体动脉造影研究。1910 年,Franck 和Alwens 进行了狗、兔的动脉造影试验。1923 年,Berberic 使用溴化锶注入人体血管进行造影。同年,Sicard 和Forestier 用碘罂子油做静脉造影也获成功。1924 年,Brook 用50 %的碘化钠做了人体股动脉造影。1929 年,W erner Frossmann 成功地将导管从自己的上臂静脉插入在心房, 首创了心导管造影术,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1941 年,Farinas 采用股动脉切开插管做腹主动脉造影。1951 年,Bierman 用手术暴露人体颈总动脉和肱动脉的方法做选择性的内脏动脉造影,并进行了第一次动脉灌注化疗。(二)Seldinger 技术的出现1953 年,Seldinger 首创了经皮动脉穿刺、导丝引导插管动脉造影法,由于该法操作简单、损伤小、无需缝合血管,完全替代了以往需手术切开暴露血管的方法,因而很快被广泛采用,成为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三) 介入放射技术成熟和发展阶段1962 年,Newton 首先采用栓塞血管的方法治疗脊椎血管瘤。1963 年,Nusbau m 采用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消化道出血获得成功1964 年,Dotter 使用同轴导管技术, 成功地为1 例下肢坏疽的妇女进行血管成形术,标志着介入放射新技术的开始。1965 年,Sano 用导管成功地栓塞了脑动静脉畸形。1967 年,Porstman 报告了非外科手术方法堵闭动脉导管。1974 年、Gruntizg 发明了双腔球囊导管进行血管成形术。70 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知识的普及, 导管、器械的不断改进, 新技术的涌现和提高,介入放射学有了飞速发展,内容更加丰富,技术日臻完善,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
本文来自作者[一顾倾城]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873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一顾倾城”
本文概览:一、定义不同1、电磁波电磁波是由相同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震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
文章不错《电磁波和超声波的区别是啥啊?》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