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庆祝全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赣南采茶戏和兴国山歌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10日,赣县采茶剧团的演员在该县人民广场表演赣南采茶戏,庆祝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谢荣培 肖荣祯 摄
6月10日,我市在赣州城区南门文化广场举行文艺演出,庆祝全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及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刁德连、副市长唐玉英参加相关活动。
据悉,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518项,赣南采茶戏和兴国山歌名列其中。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最具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在赣南民间灯彩和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赣南采茶戏具有浓郁的赣南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唱腔优美动听,其中“斑鸠调”和由“送郎调”改编而成的《十送红军》广为传唱,闻名全国。兴国山歌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革命斗争中就出了名,在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首山歌三个师”被传为佳话,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唱响了整个苏区,至今仍在传唱。(编辑:钟烈亮)
赣南采茶戏和兴国山歌
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流行地区主要是赣南、粤北、闽西,也曾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赣南采茶戏原有传统剧目七十多个,如《九龙山摘茶》、《反情》、《上广东》、《卖杂货》、《王三卖肉》等等,现大部分已失传。解放后整理改编的有《补皮鞋》、《老少配》、《漆匠嫁女》、《巧耍香龙》、《失绣鞋》等。《茶童戏主》(即《九龙山摘茶》)、《怎么谈不拢》已摄为戏曲片;《俏妹子》、《采茶歌》参加全国民间歌舞会演曾得奖。
赣南采茶戏音乐是属于小调联接体。根据不同曲牌的风格、弦路、调式以及使用情况,分为四类:即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称为撊?灰坏鲾。
赣南采茶戏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发展的,因而它具有浓厚的生活和劳动气息,及鲜明的赣南地方风格。它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的传统剧目较多。
赣南采茶戏后来吸收了一些袍带戏,虽增加了老生、老旦行当,但表演上不如“在小戏”具有鲜明特点。著名演员有徐荣秀、丁少年、李宝春、黄玉英等。
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是汉族民歌。
地处赣南老区的兴国县,因其出了五十四位共和国将军而饮誉全国,人称“将军县”,更因其著名的“兴国山歌”而名闻遐迩,素有“山歌之乡”的称誉。
相传,兴国山歌“唐时起,宋时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客家先民在潋江两岸,历经沧桑,生生息息,无论河网旷野,高山密林,“哎呀嘞”的歌声此唱彼和,不绝于耳。潋江河畔,人人是歌手,处处闻歌声。至于一些职业歌手,更是出口成章,远至天文地理,三皇五帝,近到油盐柴米,男婚女嫁,无所不唱,有的甚至能演唱整本的三国、水浒。
兴国山歌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山野田间相互唱和的山歌,称之为遥唱体山歌。其基本格式为七言四句体。然而,有的歌手,喜欢在末尾添加一句声韵相同的句子,对前一句起深化补充的作用,凑成五句,俗称“三跌板”,这是七言四句体的变异;另一类带有演唱性质的山歌,大多在跳觋,庙会、农家婚丧喜庆场合演唱,一般称之为室内山歌。室内山歌主要是叙事山歌,它由歌头、歌腹、歌尾三部分组成,具有典型的凤头、猪肚、豹尾的传统特色。歌头,通常一句或两句比兴句,用于起兴,定韵;歌尾,简短有力的一句话,画龙点睛,揭示主题;而整首歌的核心部分,则是歌腹。歌腹内容可无限制的扩张,少则三五句,多则一两百句,视歌手的“肚才”和故事情节发展需要而定。然而,不管是遥唱体山歌还是室内山歌,都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即兴演唱。即情即景,临时编撰,出口成章。因此,兴国山歌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歌手即兴编撰的能力。好的歌手,往往能妙语连珠,收到高潮迭起的效果。在演唱形式上,兴国山歌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山歌的显著特点,每首歌开头一句“哎呀嘞”,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随着激动的感情迸发出来,其歌声有如大水抛浪,奔腾激荡,大有一泻千里之势。中间的歌腹部分,起伏跌宕,不同的歌手,形成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或高亢激越,或低迥婉转;而唱到结尾句之前,有一个呼应语“心肝哥(妹)”,现多称“同志哥(妹)”,与开头的“哎呀嘞”相呼应,形成兴国山歌完整,独特的演唱风格。叙事山歌中,由于篇幅较长,往往采用二人对唱或三人联唱(俗称三打铁)的形式进行演唱。歌手用小锣一面,在每次跌板(拖腔)之后,击小锣片刻,一来便于歌手喘息歇气;二来为歌手酝酿腹稿提供片刻思索时间;三来起一种“过门”转调的作用。
兴国山歌继承了传统的赋、比、兴创作手法,并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表现形式上,有对花、猜花、锁歌、盘歌、赞歌、捡脚跟、丢关音、绣褡裢、藤缠树、树缠藤,等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因而,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兴国山歌虽然久负盛名,然而,真正使兴国山歌赋予新的生命,并使它登上时代大舞台的,却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在那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里,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嘹亮的山歌,兴国山歌伴随着红军一次次战斗胜利,唱遍了赣南闽西根据地。革命战争的熊熊烈火,锻铸着一批批英雄模范,也锤炼出一批批红色歌手。长岗乡乡苏主席谢昌宝、县苏维埃委员曾子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山歌,唱到了中华全苏代表大会,毛泽东、陈毅等同志曾亲口称誉他们是“山歌大王”,堪称是兴国山歌的旗帜和楷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同志亲自创作山歌,更使兴国山歌添辉生彩。
三十年代初,江西苏区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兴国县的妇女在欢送亲人上前线时,送上自己新编的草鞋和新编的山歌。“哎呀来!炮火声来战号声,打个山歌你们听,快跟敌人决死战,红军哥!打到抚州南昌城。”热烈奔放的歌声激荡着战士们的心,他们用山歌回答:“哎呀来!山歌来自兴国城,句句唱来感动人,前方战士好兴奋,同志们!更加有劲杀敌人。”山歌一首接着一首,人民和军队互相鼓动、激励。歌声化为斗争的力量,鼓舞人们奋勇杀敌。兴国县是当时中央苏区的模范县,兴国的山歌也为革命音乐的历史记下不朽的一笔。兴国山歌的音乐流畅、自由,富有地方特色。它最有特征的是在歌首有一个前喊式的歌腔“哎呀来”,旋律在最高音上延长,一开始就给人一种热烈、奔放的感觉。兴国山歌所唱的内容十分广泛,旧时除唱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外,还常唱历史故事、传说新闻等内容,有时即兴编唱,有时长篇叙事,形式多样。解放后,许多以井冈山、赣南根据地革命历史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中常以它为素材进行创他,如《红军根据地大合唱》、《井冈山大合唱》等。
袁家村旅游景点
1、康庄老街
康庄老街非常的短,位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后方,老街内部有几家值得一逛。另外,景区唯一一份的手绘地图就张贴在康庄老街的入口。
建议大家在游览袁家村之前,先浏览一下地图,可以快速的找到你想打卡的景点与美食。
2、回民街
袁家村的回民街正是西安回民街原汁原味的缩小版,听当地人说,为了保证回民街美食味道的正宗,西安回民街各家店进驻袁家村时都是老板亲自带队。
而且还在袁家村回民街内部修建了一个迷你清真寺,方便了回民的礼拜习俗,可见西安回民街对袁家村游客的重视程度。
3、祠堂街
祠堂街面积比较大,来头也不小。里面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美食像四川成都担担面、东北干肠红肠、安塞王家湾地椒羊肉等等。当然。这里还有打铁、剪纸、竹编工艺、泥人文化馆等民俗类手工艺品以及百年老字号的传统手工作坊。
可以让大家真切的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宝贵的地域民俗文化的信息将得到了保护和传递。同时,祠堂东街充满了浪漫和文艺的气息,有许多网红小店坐落于此,在这里逛的话,总感觉自己像在大理古镇,真的美不胜收。
扩展资料:
袁家村自2007年始兴起旅游,如今游客百万,资产已经过亿。2017年年接待游客量更是达到500万人次,被奉为乡村旅游黑马之典范。
袁家村是陕西关中平原一个很小的村子,只有62户,不到300人。现在袁家村汇集了1000多个创客,也就是有1000多人在袁家村投资、开店、做生意,吸纳了周边村民及外地约3000多人就业。
旅游为主,本地就业突出以旅游业为主。2016年全村286人,人均纯收入7.5万元,是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7倍;村集体经济积累从2007年的170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0亿元,增长了近12倍。
袁家村简介 袁家村介绍
1、袁家村,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村域面积0.4平方公里。
2、袁家村是陕西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之一,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村落选址布局与体量凭借自然,与山水天然相容,表现出与时空的高度和谐与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视。房舍布局是传统的正南正北,方方正正;街巷也横平竖直,排列有序,而是顺势就势,高低错落,整齐有致。弦板腔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 2013年8月26日,袁家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袁家村的介绍
礼泉县袁家村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袁家村周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是关中地区帝王诸陵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石雕石刻群。袁家村现已形成以昭陵博物馆、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点、线、带、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袁家村坐落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_山下。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在西安还有这个村的房地产公司呢。目前有400多口人的袁家村,村资产已达到1亿多元,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得很滋润,如今这个村的领导者朝着环保、生态、绿色的发展观念转变,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创建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袁家村现在是陕西地区发展较快的旅游村,主要针对城市里面高消费的人群,为人们提供舒适,以及怀念农村风情的人们。家家主营的就是家常便饭,野菜,粗粮,给人们做出最营养的饭菜,有好多原始的东西,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欢乐,能够使人们消除疲惫的身体。是一个风土民情的好地方。欢迎大家去旅游。现在那里有一个特别大的滑雪场,好美好美。
宿迁袁家村旅游景点
袁家村·宿迁印象是近年来宿豫区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之一,按照宿迁传统建筑风貌建设集市,是淮海经济区的民俗特色文化旅游项目。
位于宿迁宿豫的袁家村·宿迁印象立足“朱瓦集”原址,引入陕西袁家村项目,与宿迁本地文化相融合,开设客栈、农家院、作坊等,受到市民热捧。
金秋时节,宿迁印象·袁家村宛如一幅油画,天气清凉,微风轻拂,泛黄的树叶缓缓飘落,整座小镇弥漫着秋之气息。灰墙静立,黛瓦飞檐,拙朴中尽是古意。袁家村,位于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内,由江苏袁家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精心打造,按照宿迁传统建筑风貌建设集市,开设客栈、农家院、小吃、作坊等各类店铺,致力恢复清朝嘉庆年间朱瓦集的繁华景象。
宿迁有什么地方好玩?
1、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
位置: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河镇洋河新区中大街118号
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地处享有“一镇堪将天下醉,神州无处不销魂”之美誉的千年酿酒古镇——洋河镇,依托洋河酒厂这一全国知名白酒企业,在展现中国白酒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着力打造以白酒酿造、品鉴体验为核心的特色工业旅游景区。
2、梵音寺
位置: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棉花原种场
梵音寺前身为"观音庵",始建于清初,原址在泗阳京杭大运河北岸众兴镇北门内,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到了二十世纪初,"观音庵"前后大殿仅存各三间土墙草苫庙宇,东西寮房还有几间,全是柴草房,殿内放置二十几尊菩萨。
以上内容参考网上宿迁-印象袁家村百度百科-洋河酒文化旅游区百度百科-梵音寺
袁家村有什么好玩的
袁家村坐落在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九_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距西安一个小时车程,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走进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只见民俗文化一条街上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传统建筑鳞次栉比,透过门窗向屋内看去,特色十足的手工作坊里,有现做现磨香油的、有传统手工艺制作卢记豆腐的、有加工酸奶的一幕幕传统工艺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爬山游大唐昭陵,韦贵妃,长乐公主地宫。来袁家村赏花,杏花,梨花,桃花,苹果花应接不暇。
袁家村主要景点有:昭陵、昭陵博物馆、礼泉御桃观光园等。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陵园面积30万亩,周长60公里,陪葬墓200多座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陵山上广植松柏,风景独特,山势孤耸回绝,登上陵山,劲风呼啸、乱云飞渡、南瞰秦川、北望沙塞、右盼乾陵、揽物思情,追忆先祖功业、激励人生志节。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昭陵博物馆位于李_墓前,始建于1972年,原名为昭陵文物管理所,1978年晋升为昭陵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目前,昭陵博物馆主要分为三大主题四个展厅。分别为昭陵文物精华展、唐墓壁画展、以及碑林一、二展厅。昭陵博物馆现存由40余座陪葬墓出土的8000多件精美文物,如国宝级文物——贴金彩绘文武官俑,有唐三彩中极为少见的蓝彩女立俑,有展现中西方友情和文明桥梁的丝绸之路等。唐墓壁画展厅里为大家展出了由8个陪葬墓中出土的88幅等级居全国之最的精美壁画。昭陵碑林是与孔府碑林、西安碑林齐名的中国三大碑林之一。
袁家村好玩吗 袁家村游玩攻略指南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是大家去咸阳旅游必去的景点,据说这里一年旅游收益都超过亿元,为何如此大的魅力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呢?袁家村的景色固然宜人唯美,但是这里的文化魅力也是吸引人的焦点,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很多游客来到陕西西安咸阳旅游都会到一条非常著名的村子去旅游,这条村子名气越来越大,如今已经成为关中印象的体验地,年收入超过10亿,这条深受游客欢迎的村子就是袁家村。
袁家村原本就是一条平平无奇的普通村落,近年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中国魅力乡村”,是一条人尽皆知的网红村,每日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最高峰的时候一天接待游客超过18万,平均每年收入200多万。
袁家村可以说是一个旅游景区,也可以说不是一个旅游景区,这里不需要门票,停车费也只需要10元就能停一天,村子不大,村民不到300号人,就这么一个村子的旅游收入竟然比很多5A景区收入高得多,那个被摘牌的乔家大院一天门票收入也就5000万。
一条不需要门票的民俗村是如何实力打脸许多靠门票收入的5a景区呢?答案在于“惠民”。袁家村吸引游客的主要靠美食和关中民俗文化。
袁家村不仅保留了真实的古董民居,游客能在这里感受传统真实的关中文化,还能品尝味美价廉的正宗非遗小吃。
来过袁家村的游客对这里最大的印象莫过于这里的小吃,品种繁多、物美价廉,大多数都只需要几块钱就能品尝一种小吃。
诚信经营、质量保证、绝不宰客就是这里红红火火的真正原因,虽然这里也很“商业化”,但是与那些暴利的A级景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如今越来越多A级景区难以为继,很多民俗村、古镇游客寥寥无几,一条小小的袁家村年收入超10亿,打脸无数景区,成为无数景区的学习典范,但是都然而仅学其形,未得到精神,所以不算学到了真东西。
本文来自作者[雨听风说]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867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雨听风说”
本文概览:赣州市庆祝全国首个“文化遗产日”赣南采茶戏和兴国山歌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10日,赣县采茶剧团的演员在该县人民广场表演赣南采茶戏,庆祝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谢荣...
文章不错《打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项目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