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十期观后感

应该说,这集是目前十集里比较差,甚至是最差的一集了。

第一,本集和周易本身的关系几乎没有,唯一和周易有关的,就在于伏羲、文王和孔子出场,以及无数遍的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

就好像周易就这两句话一样。

如果面对一个读过周易的人来说,远远不够。

如果面对不知道周易的人来说,看完这集也不会知道《周易》到底是什么。

第二,本集浓郁的为三代圣、为文王圣的“复古主义”和“崇古主义”令人作呕。

文王伐崇、武王伐纣,完全被塑造成一个全知全能的圣人,爱人民如爱自己一般,“顺应天道”‘“为民请命”。完全无视历史事实,完全跳过奴隶制制度直接将三代和周代商视为“完美政治时代”。我很怀疑制作组的人是不是***员,是否接受过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教育。

第三,另外一个无视历史事实的说法就是周代商的目的是“建立大一统王朝”。甚至之前《史记》那集认为炎黄联盟是我国大一统王朝的开端。

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史观,以及尊孔复古的崇古主义倾向,太值得警惕了。

但对于《周易》,编辑人员本身没有成功读懂原文,必然只是运用传统观念中的解说、而传统中的解说多是以朱熹、胡适这些"《易》本是卜筮之书"论为主,中国哲学研究和中国社会这方面的教育难有岀头之日,不容乐观。

《周易》,应该是《典籍里的中国》中的主体内容,必须要以成功读懂《周易》原文的能力讲《周易》,才能使中国哲学研究走向世界,才能为世界"孔子学院"带来生机和活力,《典籍里的中国》才能为新时代传递正能量,成为不朽之作。

典籍里的中国王阳明是哪一集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节目在戏剧呈现上横跨宋应星的青年、中年、老年时期,以他和哥哥宋应升、友人涂绍煃的珍贵情谊贯穿始终,讲述宋应星如何在六次科考屡次不中的逆境下,靠着兄弟们的支持与鼓励,把多年走访大江南北了解到的生产方式和工农技术都记载下来,最后写出《天工开物》。

晚年回到家乡后,他耕读持家,把书中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教授给乡邻,继续福泽百姓。此外,舞台对《乃粒》《舟车》《乃服》《佳兵》等卷所涉及的明代社会生活、生产景象都做了细腻的呈现。

扩展资料

《典籍里的中国》同样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其聚焦在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第一期选择解读《尚书》用意深远,让这部虽然诘屈聱牙但位列“五经”之中,实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经典古籍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同时,节目综合运用了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辅以舞台分区的形式,实现古今读书人的跨时空相见。这种将书中文字可视化,典籍精华故事化,达到视觉、情感冲击直观化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妙不可言。

该节目中王阳明出现在第11集。

《典籍里的中国》第十一期的主题是《传习录》,这是明代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王阳明的语录体著作。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包括“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等核心观念,这些观念已经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具典范性的命题之一。

节目内容围绕这部立志、立言、立德、立身之典展开,由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引领观众亲临阳明先生的学堂,与三位读书人一起解读“知行合一”思想的真谛。

本文来自作者[幼菱]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8574.html

(4)
幼菱的头像幼菱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幼菱的头像
    幼菱 2025年10月03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幼菱”

  • 幼菱
    幼菱 2025年10月03日

    本文概览:应该说,这集是目前十集里比较差,甚至是最差的一集了。第一,本集和周易本身的关系几乎没有,唯一和周易有关的,就在于伏羲、文王和孔子出场,以及无数遍的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

  • 幼菱
    用户100303 2025年10月03日

    文章不错《典籍里的中国第十期观后感》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