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称谓:

一、幼年

1、初度: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2、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3、赤子:指初生的婴儿,原来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赤色的,故称“赤子”。

4、襁褓: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襁襙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5、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6、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7、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10、黄口:10岁以下。

11、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2、外傅之年:儿童10岁。

二、少年

1、金钗之年:女孩12岁。

2、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3、舞勺之年:少年13至15岁。《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4、及笄:指女子15岁。

5、志学之年:15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青年

1、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2、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3、破瓜、碧玉年华: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4、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5、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6、桃李年华:女子20岁。

7、花信年华:女子24岁。

8、而立之年: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四、中年

1、不惑之年:40岁。40岁为“不惑之年”。

3、知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五、老年

1、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天干地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2、还历寿:61岁的寿辰。

3、从心之年:70岁。

4、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5、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因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6、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7、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9、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10、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1、期颐:指百岁高寿。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如下:

1、不满周岁——襁褓。

2、2~3岁——孩提。

3、女孩7岁——髫年。

4、男孩8岁——龆年。

5、幼年泛称——总角。

6、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7、13~15岁——舞勺之年。

8、15~20岁——舞象之年。

9、12岁(女)——金钗之年。

10、13岁(女)——豆蔻年华。

11、15岁(女)——及笄之年。

12、15岁(男)——志学之年。

13、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14、20岁(女)——桃李年华。

15、24岁(女)花信年华。

16、30岁(女)——半老徐娘。

17、20岁(男)——弱冠。

18、30岁(男)——而立之年。

19、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0、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21、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22、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23、80~90岁——耄耋之年。

24、90岁——鲐背之年。

25、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人平均寿命

古人平均寿命是30岁。1996年的时候,也有专家经过数据论证说是35岁。经统计,我国历代人的平均寿命为:夏、商时期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

古人类学家对北京猿人遗址中发掘出的40个个体骨骼化石进行研究,以科学方法测定出其中22人(其余18人无法测出),寿命是:14岁以下的15人,30岁以下的3人,40至50岁的3人,50至60岁的1人。估算其平均值(10×15+23×3+45×3+55)/22=18.6(岁)。

这个结果应该是高估了,因为远古婴儿死亡率无疑很高,化石更少。无论如何,这样估算那个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最可靠的了。也可以看出,古代人的寿命确实短。所以才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感叹。

本文来自作者[忆白]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8492.html

(6)
忆白的头像忆白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忆白的头像
    忆白 2025年10月03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忆白”

  • 忆白
    忆白 2025年10月03日

    本文概览: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称谓:一、幼年1、初度: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2、汤饼之期:指婴儿...

  • 忆白
    用户100301 2025年10月03日

    文章不错《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