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单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备课、教学活动。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在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题记
时光的脚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将整合单元教材进行了两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没有想不到的。当我想到要将单元的教材进行整合后,亦步亦趋中,感受到了迷惘,也收获到了一些快乐,先将快乐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帮助解除心中的迷惘。
一、整合单元的教材,根据单元的主题去查阅资料,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如果开始之初,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相关的资料是不假思索的索取,大篇幅的打印资料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看到的是他们的热情与积极进取,但是,今天的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的时候,他们学会了取与舍。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家园。当你在“百度”中输入“美丽的家园”的时候,点击回车键,在你的面前会出现几百条甚至上千条、万条的相关的资料。
面对浩瀚的网络资源,六年的孩子们学会了浏览与搜集,对于与“美丽的家园”相关的资源,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浏览,在浏览的过程中,他们会针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美丽的晋祠》、《我的故乡在北京》、《可爱的地球》,选取合适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有的孩子是在自己的书上书写自己手的资料,三言两语,五六十个字,;有的孩子根据家里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资料打印一份文稿,用小四的字号,估计也会有两三百个字。
我很是享受在第一课时的时间里,他们会在交流的环节,各自拿出属于自己的资料或者见解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内容。说的同学落落大方,谈吐自如,或许内心里还有一点点小小的自豪,听的同学,也是受益匪浅,或许他们在分享同学们的资料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内心里悄悄的对自己说,下一次我也要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二、整合单元的教材,课堂上节省时间,引导学生不再担心作业的完成。
给孩子们减负,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如此这般的口号已经被无数的人呐喊了N次,但是如今的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厌倦了无休止的考试测试排名,他们烦透了每一天各科名目繁多的作业。看到孩子们脸上时常表露出的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合的表情的时候,我也感觉到教育的桎梏性的存在。我做不到让很多的孩子快乐的学习,我只是尽力的减少学生对于学习的厌倦。
在我们学校,每一个孩子手中都有一份《课堂作业》,这一份课堂作业是与教材同步的作业练习与拓展,分为夯实基础、阅读训练两个部分。
《课堂作业》上的基础夯实部分,一般都是汉字的注音,文中的重点词语,以及一些相关的句子的训练,因此很多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基本上是可以完成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的基础夯实部分的。为了不让孩子们在写作业的时候有压力,我一般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夯实基础”部分,如果孩子们完成不了,我绝对不会批评或者指责他们,只会表扬那一些能够自己主动去完成练习的同学,因为,班上学习能力能力的不同,有几个孩子只做一道题目,甚至有两三个孩子因为懒惰或者能力等的问题,他们一道题目都不会去做。
这样,整合单元教材后,先是预习要整个单元读画圈,然后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检查他们的预习,整体把握每一篇课文后,就开始引导学生完成“夯实基础”,在每一次进行第一课时的授课以后,我基本上都会安排十分钟的时间来给他们讲解、落实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的“基础夯实部分”,特别是其中有一些句子的训练,有的练习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我甚至会留到第二课时的训练中去。
课堂上留时间给孩子们讲解作业、练习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做作业的困难,而且还可以提高写作业的速度,更多的是老师可以的监督能够提高写作业的质量。作业的质量高,孩子们也乐意接受老师的这样一种训练作业的方式与方法。
特别是在每一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学习的时候,我都会在备课的时候将《课堂作业》中的重点句子,或者是重点的段落预设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他们在第二课时进行作业练习的时候,就有一种很是熟悉的感觉,对于那一些能力弱一点的学生,我依然还是会根据作业的要求,引导他们再一次温习巩固刚刚所学习的内容,来完善《课堂作业》上的内容。
这样,无论是那一个层次的学生在练习起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绝大多数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我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那一两个能力很示弱的学生。虽然很多人不赞成有作业给孩子,但是必要的作业还是必须要有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在我这样的训练下,作业已经不再是他们困难。
三、整合单元教材,节省了许多时间,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深以为然。面对新生,教师感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六年之后,他们将多么不同。”“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阅读能力拉开了距离。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不仅鼓励学生看课外书,也给他们时间看课外书,引导他们如何看课外书。
六年级的他们较之以前长大了,懂事了,看书的内容也比之以前难懂一些,但是也存在能力弱一些的同学,这样的同学我一般鼓励他们将以前看过的书再看,或者是看一些有文字,但是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的课外书籍,但是拒绝动漫之类娱乐书刊走进我的教室。
记得六年级开学初,是别的班级假期看过的《瓦尔登湖》和《猎人日记》两本书,我真是爱不释手。很是舍不得就这样将成捆成捆的课外书处理掉。我和那个班级的老师商量:能不将这一些书籍借给我们班级的学生看,看完后再还给他们。
没有想到,这个老师就这样将这两本书送了我们班的学生,或许是得到的太容易了,也或许是这两本书也确实有一些深度难度,对于阅读量还不是很高的小学生来说,缺乏一点点的趣味性。
根据班级的现状,我鼓励他们根据每一本书的目录,列出看出的计划,每一天一两面,或者两三面,也或者是一个章节,计划不可以太大或者是太多。
单元整合教材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根据传统的安排,一个单元的三篇课文要六节课,整合后呢,需要四节课,无形当中就节省了两节课的时间。再加上每一周,学校都会安排每一天班级一节语文活动课。我也是从来不浪费他们的宝贵光阴,利用节省的时间和学校安排的时间,给他们看课外书。因为有我的督促,那一些认真的孩子确确实实是受益,对于那一些浮躁的孩子,虽然没有静下心来沉静去看课外书,但是迫于老师的压力,他们也在那里装张扬子看看课外书。看到兴头上,他们也会静下心来看一会儿。
还是先前那样说的,我做不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但是我可以尽力让我班上的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学习不一定就是苦差事。
时光飞逝如烟,我的整合单元教材的研究已经默默地研究了两年,其中,我收获了快乐,但是也确确实实存在着一定的困扰:懒惰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基本上无法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查阅与本单元相关的主题资料,他们是基本上没有;课中,他们也不能够当堂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他们或许更是如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一堂课一堂课的反反复复滚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哪怕是简单的字词的书写,句子的理解也要老是不听的反复的讲解,再让他们背诵,或许他们才会记住一星半点。如此这般光景,导致了学生的层次越往高年级走,越是分明。前面所提到的“不同”就展现了出来。
基于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的单元整体教学
注:学士论文《部编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过程资料。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涵
1.黄亦秋在硕士论文《上海市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调查与研究》整理到,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教学为模块,既能够统揽单元教学的全局,又能够按步骤有序地开展教学设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盛群力,2010)
2.朱宇的《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后,结合学习主体的需求,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次主题 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基于对各单独语篇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逐步建构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
3.姜琳娜在《基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认为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应该以每个单元为基础,以每个主题意义为导向,对教学的内容、目标、活动和效果评价的整体化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者从一章或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1.陈晓霞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写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 (3)递进性原则 。
2.林虹在《聚焦内在关联 实现整体建构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关联性原则》一文中写到,关联性原则是实现单元教学设计从零散走向关联、从单篇走向整体的一条重要原则。
3.汪子宁在硕士论文《统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优化设计研究》中提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1)整体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4)人文性原则
4.徐延庆在《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一文指出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 (1) 整体性与阶段性相联系的原则 (2)共性与个性同时兼顾的原则(3)导读和自读并举的原则
5.黄亦秋在硕士论文《上海市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调查与研究》提到单元整体设计六条重要的原则是:(1).基于课程标准原则(2).整体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4).交际性原则(5).交际性原则(6).最优化原则
基于单元整体的学习设计主要从哪几个模块进行设计
摘要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英语不应该单独将语音,词汇和语法以及基本的听说读写割裂开来,应创设有意义的整体情境,在大任务,大情境的指引下,赋予语言意义,做到整体输出。在日常教学中,重视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语言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真实自然的情境中,乐于学习,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才是英语语言最大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整体输出;情境体验;任务驱动
一·理论意义
? 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将英语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每个单元都要有一个自己的话题,然后围绕单元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挖掘单元主线,拟定总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为单元中各课时,各板块做到整体教学创造条件。
? 建立在“格式塔”理论的基础之上,强调整体教学,创造性的将学习情境视为一个整体来感知,并且整体呈现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就是语言整体性的输入,在相对真实的英语情境体验中,培养学生整体输出的语言交际能力。而现实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仍旧习惯于将单词摘离于课文情境之外进行教学,单独地教授,或听,或跟读,或模仿,学生们仅仅依赖于课文情境之外的教师讲授,输出时仍有困难,无法实现语言的输出,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单元整体教学从一开始的设计就落实到整体语篇的感知上,并且在每节课的每个课时都有所体现。通过创造整体语境中的大情境,大任务,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思维品质,合作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任务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能够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并且有效的解决课堂零散碎片的问题。 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英语教学任务,很大程度上,极大提升了学生对于这一话题的兴趣,学生们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敢于表达,乐于分享,勇于创新,不断摸索,挑战自我。
(1)制定目标,明确任务
(2)整体设计,构建“任务链条”
(3)环环相扣,合作完成
三、情境体验,渗透英语学习环境
四、整体输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五、案例分享
外研社三起点五年级上册英语基本是一个单元一个话题,每个话题之一有两篇文章,一篇对话型,一篇陈述型,两篇文章相互之间紧密相连,紧扣话题,非常适合进行英语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我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第六模块关于旅行的话题。
参考文献:
基于对教材分析和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主题为核心、以单元为备课的基本单位,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灵活性。丛书灵活穿插“活动”“思考” “问题研究”等栏目,帮助学生总结规律,便于学生自主获取、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丛书特点:
1.权威性。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专家全程参与;指导思想与教材的编写理念高度统一,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2.梯度性。丛书由浅入深,梯级推进,让学生在巩固和拓展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以达到更高的能力素养要求,梯度科学合理。
3.综合性。丛书做到了既解读教材,又解读中高考;在细节处理上体现“讲、解、例、练”四位一体的理念,并达到各环节有机联系与综合。
本文来自作者[芷天]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798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芷天”
本文概览:“整合单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备课、教学活动。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在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文章不错《如何有效地整合整个单元课文设计整个单元教学的教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