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也能做成治病药膳偏方

在炎热的夏季,最为清凉的水果应该就是西瓜了,西瓜吃起来甘甜可口,不仅在炎热的气候里能够清热解暑,而且还可以补充很多的营养,西瓜除了可以直接吃以外,做成一些治病的药膳偏方来治疗病症的话,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那么西瓜做成的治病药膳偏方有哪些呢?下面本文将为大家讲解。

治夏季感冒发热:选用适量的西瓜、番茄绞成汁当做茶来饮用,本方可以清热解毒,对于夏季感冒发热的病症很有疗效。

 治乙型脑炎发热抽搐:选用半个西瓜将其榨汁,然后放入适量的白糖饮用,出现乙型脑炎发热抽搐时服用本方能够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治肾炎:准备适量的西瓜,每天适量的服用,坚持食用,能够辅助治疗肾炎病症。

 治疗高血脂:准备三十克西瓜皮,二十克冬瓜皮,十五克花粉,十五克玉竹,全部食材一起用水煎服,每天服用两次,可以降血脂。

 治高血压、烦渴口干:准备一百五十克鲜西瓜皮,六十克玉米须,四根香蕉将皮去除,全部入锅放入水和冰糖煎熟后服用,每天服用两次,本方能够用于辅助治疗高血压、烦渴口干的病症。

治水肿:准备三十克西瓜皮,三十克赤小豆,三十克冬瓜皮,三十克玉米须,全部用水煎服,每天服用两次,本方可以消除水肿,对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有辅助治疗效果。

 治肺热咳嗽:准备一个西瓜切一个小口,放入五十克冰糖盖好,上笼蒸两个小时后,吃瓜喝汁,每天服用一次,可以润肺止咳。

 治心胸烦热、口舌生疮、湿热黄疸:选用五十克西瓜皮,十五克淡竹叶,一百克粳米,二十克红枣,二十克白糖。先把淡竹叶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把竹叶取出。把淘洗干净的粳米及切成碎块的西瓜皮及红枣同置入锅中,煮成稀粥后加入白糖即可食用。每天服用两次,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心胸烦热、口舌生疮、湿热黄疸的病症。

如果出现了上述这些病症的话,那么不妨将西瓜做成这些药膳方来进行服用,不仅能够使病症得到有效改善,而且不用担心会带来任何的副作用,因为西瓜毕竟是非常天然的水果。但是对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是不适合用西瓜的食疗方来服用的,因为西瓜中含有一定的糖分。

夏天吃西瓜解热吗?

西瓜

夏令主要水果之一。中医常以西瓜皮(又称西瓜翠衣)、西瓜瓤及西瓜霜(将芒硝置入西瓜中,渗出的浆汁形成的结晶)入药。性味甘,寒。入心、胃、膀胱经。功效解暑除烦,生津止渴,利尿降压。可用于夏天热盛,汗出伤津,心烦口渴,小便短少。对胃热牙痛、高血压等也有一定疗效。

①夏天夹湿感冒:西瓜翠衣20克、生姜12克、鲜芦根20克、葱白3根,煎汤服用。

②小儿夏季热:西瓜翠衣15克、金银花10克、茯苓12克、太子参10克、扁豆花6克、鲜荷叶半张,煎汤服。

③热病伤津:西瓜汁适量,频频饮服。

④高血压:西瓜翠衣15克、决明子10克,煎汤代茶。

甜瓜

又叫香瓜、梨瓜,中医常用其子和果蒂治病。性味甘,凉。入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暑热,解烦渴,利小便,通大便。可用于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①肠燥便秘:新鲜甜瓜子20克,嚼食。

②慢性阑尾炎:甜瓜子洗净晒干,炒黄研末,每次3-5克,每日2次。

黄瓜

黄瓜的果、叶藤、根可作为药用。性味甘,凉。入小肠、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水。可用于胸中烦热、口渴、尿少、暑疖等。

①暑疖、烫伤:鲜黄瓜洗净,捣烂外敷患处即可。

②胸中烦热:鲜黄瓜去皮,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食醋、白糖适量,拌匀后稍等片刻,即可食用。

枇杷

其果实和叶均可入药,枇杷性味苦,平。入脾、肺、肝经。功效化痰止咳,和胃降逆。可用于咳嗽痰黏,不易咯出,以及胃热口渴、呕秽等。

①肺热咳嗽:枇杷叶12克,鲜芦根25克,煎汤饮服。

②慢性支气管炎:枇杷叶100克、红糖250克,将枇杷叶洗净煎汤,一、二煎药汁相混浓缩,加糖收膏。每次一匙,一日三次。

③胃热口渴:枇杷叶15克,石斛15克,煎汤饮服。

甘蔗

性味甘,凉。入肺、胃经。功效清热生津,下气,润燥。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小便短赤、便秘及肺燥咳嗽等。

①热病伤津:甘蔗去皮榨汁。雪梨50克,洗净去皮核取汁,两汁相合,加凉开水适量饮服。

②胃热呕吐:甘蔗汁半杯,生姜汁3-5滴和匀,每日饮用。

③醉酒:服用甘蔗汁

香蕉

皮、果均可入药。性味甘,寒。入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凉血安胎等。可用于暑热疖肿、热结便秘等。

①痈肿疖肿:香蕉皮30克、鲜蒲公英30克,捣烂外敷患处。

②大便干结:空腹吃香蕉1-2根,然后饮用淡盐水,有助润肠通便。

③高血压:香蕉皮30克、橘络5克,泡茶频服。

性味甘,微寒。入肺、胃经。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可用于热病津伤口渴、热痰咳嗽、便秘等症。

①热病津伤口渴:鲜梨洗净,去核,捣烂取汁,慢慢含咽。

②支气管炎(津伤肺燥型):梨60克、川贝母5克,加水少量,炖服。每日一次。

③肺热咳嗽有痰:鲜梨100克、鲜白萝卜100克,洗净榨汁,将两汁搅匀服用,每日2次。

性味甘,酸,温。入肝、大肠经。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降压。未成熟的桃干果称为碧桃干,可用来止汗、止痛;桃核去皮就是中药桃仁,可活血化淤、润肠通便。

①肠燥便秘:食新鲜桃子150克,每日一次。或用桃仁12克,水煎,加蜜调服。

②盗汗、虚汗:碧桃干10克,水煎服用,每晚服一次,一般1-3次即可止汗。

③血淤闭经: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18克,水煎饮服。

④高血压:每天早晚各吃一次鲜桃,每次1-2个。

猕猴桃

猕猴桃品种有40多个,以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为佳。猕猴桃性味甘、酸,寒。入脾、胃经。功效清热止渴,消痈通淋。可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妇人乳痈、脱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等症。

①热病伤津:新鲜猕猴桃适量服用。

②湿热带下:猕猴桃根30-60克,椿根皮15克,加水煎,日服2次。

葡萄

葡萄的果、根、茎、叶均可入药。性味酸、甘,寒,入肺、肾、脾经。功效生津止渴,开胃消食,补血安胎。可用于津伤口渴,心烦、尿赤、胃纳不佳、血虚心悸等症。

①胃热津伤:食用新鲜葡萄。

②关节扭伤:鲜葡萄根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荸荠

荸荠洗净去皮蒂即可药用。性味甘,平。入肺、胃经。功效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食少、便赤便秘、肺热咳嗽等症,另外对湿热黄疸、肾炎水肿、部分眼疾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①热病伤津:鲜荸荠150克、雪梨100克、甘蔗一段(50厘米),洗净取汁饮服。

②肺热咳痰:鲜荸荠60克、海蜇皮30克,加水少量,炖服。

③湿热尿少:荸荠30克、车前草20克、茵陈蒿15克,水煎服。

④视力减退:荸荠100克、羊肝100克、加入少许调料和适量的水,炖服。

⑤咽喉肿痛:荸荠搅汁饮用,每次120克

西瓜的植物文化

西瓜在古今用于民俗治病和食疗保健的资料甚丰。例如: 1.《松漠记闻》云:有人苦于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乾,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2.《随息居饮食谱》云:食瓜腹胀者,以冬腌菜瀹汤饮即消。目赤口疮用西瓜肉曝乾腌食之;唇内生疮用西瓜皮烧研噙之;食瓜过多成病用瓜皮煎汤解之;口腔炎用西瓜皮晒干,炒焦,加冰片少许同研末,用蜂蜜调涂患处。 3.糖尿病、尿混浊,用西瓜皮、冬瓜皮十六克,天花粉十二克,以水煎服。 4.高血压用西瓜支乾品十三克,草决明子十克,以水煎代茶饮。 5.酒精中毒,酒醉后头晕、烦渴,饮西瓜汁一碗。 西瓜的作用 性味甘、寒、无毒。果肉含蛋白质、葡萄糖、蔗糖、果糖、苹果酸、谷氨酸、瓜氨酸、蔗糖酶、钙、铁、磷、粗纤维及维生素(A、B、C)等。皮含蜡质。种子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等。有消烦止渴、解署热、疗喉痹、宽中下气、利小便、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等作用。皮及瓤均为利尿剂,治肾炎水肿、糖尿病、黄疸;西瓜仁有清肺润肠助消化作用;西瓜霜吹喉治咽喉肿痛;西瓜根叶煎汤可治腹泻和肠炎;用西瓜皮绿色部分煎汤代茶,是很好的消暑清凉饮料,西瓜皮(中医称西瓜翠衣)可治闪腰岔气和口唇生疮。另据报道,西瓜子仁中还有一种能降低血压的物质,并可缓解急性膀胱炎的症状。西瓜中的配糖体也有降低血压作用。因此,高血压、肾炎者可用西瓜作食疗。 注西瓜,一名寒瓜,也有叫水瓜、夏瓜、青登瓜者。果肉作水果,新鲜西瓜皮盐腌后可作小菜。瓜瓤、汁、种子、皮及根、叶均可入药。西瓜生食解暑热,有“天生白虎汤”之称。民间谚语云:“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这说明西瓜防治疾病范围广,夏天吃西瓜,对人体甚有补益。但由于西瓜属甘寒之品,平素患有慢性肠炎、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及中医辩证属于脾胃虚寒的人学宜多食。寒积冷痛或小便频数者慎食。正常健康人也不能一次吃得太多,因为过多的水分在胃里会冲淡胃液,有时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同时不要吃变质的瓜。 肾功能不全者机体平衡调节能力较差,不宜一次吃大量西瓜,过多水分留在体内,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小儿吃西瓜,不仅可得到丰富的营养,而且有利于开胃口,助消化,利泌尿,促代谢,去暑疾,滋身体。 成分及效能 西瓜果肉:含蛋白质、葡萄糖、蔗糖、果糖、苹果酸、瓜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内氨酸、丙酸、乙二醇、甜菜碱、腺嘌呤、蔗糖、萝卜素、胡萝卜素、番茄烃、六氢番茄烃、维他命A、B、C、挥发性成分中含多种醛类。 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2、淀粉、戊聚糖、丙酸、尿素、蔗糖等。 西瓜果肉所含瓜氨酸、精氨酸成分,能增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而导致利尿作用。种子含一种皂样成分,有降血压作用,尚能缓解急性膀胱炎功能。新鲜西瓜皮盐腌后可作小菜。 西瓜生食能解渴生津,解暑热烦躁。有「天生白虎汤」之称,我国民间谚语云: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说明暑夏最适宜吃西瓜,不但可解暑热、发汗多,还可以补充水分,号称夏季瓜果之王。在新疆哈密地方日夜温差大,白天热,夜寒冷,故俚语云:朝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宜忌 西瓜是最自然的天然饮料,而且营养丰富,对人体益处多多,但西瓜优点虽然很多,大量或长期吃副作用也不可轻忽。 明.汪颖《食物本草》云: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百虎汤之号,然亦不宜多食。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 元.李鹏飞《延寿书》云:北人禀厚,食之犹惯,南人禀薄,多食易致霍乱。又云:防州太守陈逢原,避暑食瓜过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举动,皆食瓜之患也。 因此,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寒积腹痛,小便频数,小便量多;以及平常有慢性肠炎、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于虚冷体质的人均不宜多吃。正常健康的人也不可一次吃太多或长期大量吃,因西瓜水分多,多量水分在胃里会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 西瓜变质后不可以吃,容易引起胃肠病而下痢。惟清.张璐《本经逢源》云:西瓜,甘寒降泻。子仁甘温性升,开豁痰涎之理是其本性。又引《相感志》云:食西瓜后食其子,即不噫瓜气,其温散之力可知。 过食瓜果类致使胃肠寒积腹痛者,酌服中药理中汤可治。西瓜裨益于人虽多,慎记台湾民间俚语云:日吃西瓜,半夜反症。

西瓜在古今用于民俗治病和食疗保健的资料甚丰。

1、《本经逢源》记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泻。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白虎汤为汉伤寒论方,功能清热生津,解渴除烦,即指西瓜皮与其同功之喻。而春、夏伏气发瘟热,觅得隔年收藏者啖之,如汤沃雪。

2、《松漠记闻》云:有人苦于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乾,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3、《随息居饮食谱》云:食瓜腹胀者,以冬腌菜瀹汤饮即消。目赤口疮用西瓜肉曝乾腌食之;唇内生疮用西瓜皮烧研噙之;食瓜过多成病用瓜皮煎汤解之;口腔炎用西瓜皮晒干,炒焦,加冰片少许同研末,用蜂蜜调涂患处。 西瓜功用

1、西瓜皮可以去油污。因为西瓜皮中含有一种粗脂肪,其成分可以和油污结合,达到去油污的效果。

2、完整的西瓜可冷藏15天左右,夏季西瓜放冰箱冷藏不宜超过2个小时,放在清凉的水中,过会食用味道更好。

3、糖尿病、尿混浊,用西瓜皮、冬瓜皮十六克,天花粉十二克,以水煎服。

4、高血压用西瓜支乾品十三克,草决明子十克,以水煎代茶饮。

5、酒精中毒,酒醉后头晕、烦渴,饮西瓜汁一碗。

挑选方法

1、挑外形,西瓜底部的圈圈,越小越好,相反的,底部圈圈越大,皮越厚,越难吃;

2、挑颜色,最好挑青绿色,不要雾雾白白的;

3、挑纹路,西瓜纹路整齐就是好瓜;

4、挑瓜头,就是所谓的蒂头,若是直直的一条线,就不要,但若是弯曲卷圈的,就很甜。

5、挑选优质的成熟西瓜有三招:一看、二摸、三敲。一看就是看西瓜的皮色。熟了的瓜,那个把那儿有一道弯弯,然后那个把那儿有根根,颜色也不一样,要选择瓜纹深,瓜皮绿色透亮的。表面有茸毛、光泽暗淡、花斑和纹路不清的,是不熟的瓜。二摸就是选择摸上去光滑圆润的,手感涩的不要选。三敲就是上面敲一敲,如果手上有明显的振动感,说明瓜瓤在振动,西瓜已经熟了。在敲瓜时瓜有轻飘感,敲瓜时西瓜有声,我们挑瓜要听声。用手指敲瓜听到“嘭嘭”声的,是熟瓜;听到“当当”声的,还没有熟,听到“噗噗”声的,是过熟的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另一种说法源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相传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被发现,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中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有人引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于是,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乎成了定论。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读物《衣食住行史话》中就有“西瓜始于五代”一节。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时人)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南史·滕昙恭传》说,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从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旧北京曾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后上市的为“寒瓜”;今访老农,也说晚西瓜确有“寒瓜”一称。看来,上述文献资料可以和李时珍的说法相印证。然而,李时珍的说法几百年来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李时珍记载的可靠性。 西瓜,顾名思义,是西域传来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经传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却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热,称寒瓜。因此,西瓜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有疑问。那么,它是从什么路线传入中国的呢?推测它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汉武帝曾派“译长”,募商民,携丝绸,乘海船去西方国家“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海船从雷州半岛启航,沿北部湾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绕过越南南端金瓯角,再沿暹罗湾,顺马来半岛海岸南下,到达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到达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汉书·地理志》);这条海道,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程不国”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呢,多数学者认为是斯里兰卡,也有人说是非洲东部的阿比西尼亚。无论哪种说法对,都说明汉武帝时代中国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经打开了。因为在汉代,阿拉伯人已经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风的秘密,能够东西穿航印度洋。这样,斯里兰卡和南洋群岛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和非洲交通的中转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经过斯里兰卡或南洋群岛再传入中国。广西和江苏汉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证。

另外,据1959年2月24日《光明日报》报道: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曾发现过西瓜籽。如果这个考古收获确实可靠的话,中国有西瓜的历史至少在四千年以上,而且西瓜原产非洲的说法,又另当别论。

本文来自作者[惜烟]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7314.html

(24)
惜烟的头像惜烟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惜烟的头像
    惜烟 2025年09月29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惜烟”

  • 惜烟
    惜烟 2025年09月29日

    本文概览:在炎热的夏季,最为清凉的水果应该就是西瓜了,西瓜吃起来甘甜可口,不仅在炎热的气候里能够清热解暑,而且还可以补充很多的营养,西瓜除了可以直接吃以外,做成一些治病的药膳偏方来治疗病...

  • 惜烟
    用户092907 2025年09月29日

    文章不错《西瓜也能做成治病药膳偏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