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国下午茶,一般认为是十九世纪由维多利亚时代开创的。
英国的下午茶文化的起源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最为强盛的时代,在全球各地占据着很多殖民地和附属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国家的强大和富足,促使人们注重追求有品位的生活,特别是一些豪门贵族更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希望追求新的刺激,来填补生活的空虚和无聊。
在1840年的下午,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睡醒了午觉,觉得心无寄托,百无聊赖,却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大约在4点钟,忽然觉得有点饿的感觉,就让女仆到厨房给她找点吃食。女仆到厨房一看没有合适的食物,就索性给夫人烤了几片点心,沏了壶红茶端了过来。贝德芙公爵夫人吃着新烤的面包,喝着红茶,觉得很受用。
几天后,贝德芙公爵夫人的几位好友造访,公爵夫人就命女仆,用点心和红茶招待好友。不料这些好友异口同声地赞美,回去后纷纷造访,并逐渐扩大延展,就形成了流行于英伦三岛的下午茶。
随着下午茶的广泛流行,下午茶这种饮茶方式变得越来越繁复,从喝下午茶的器具,饮下午茶的摆设,以及配下午茶的茶点,都越来越讲究。在下午茶的茶具方面,瓷质茶壶很讲究,很精美,还要根据招待客人的多少来选用大小不等的茶壶九茗茶杯,此为还要备有糖罐、点心盘、果酱、奶油,以及叉子、餐巾、托盘垫等器物,这些茶具的摆设也有严格的要求。
精美的茶具,优雅的客厅,在饮下午茶时还有用悠扬的古典音乐来陪衬,这样,饮下午茶时的心情轻松而自在,形成了简朴而不寒酸,华丽而不庸俗的优雅的气氛。
饮下午茶的时间是下午的4点钟,饮用的下午茶多为红茶,如大吉岭红茶、伯爵茶(以中国红茶为基本茶,加入佛手柑调制而成)、火药绿茶、锡兰茶等。饮下午茶时配备的茶点有熏鲑鱼、火腿、蛋糕、三明治、英式圆形松饼、果酱、奶油和水果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那种洋溢着维多利亚氛围的下午茶,已渐渐失宠,但是饮下午茶的形式,在家庭、办公室所还依然保持着。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都还少不了要喝一次下午茶。一般是几个白领围坐在圆桌旁,品着下午茶,吃着点心,稍作休息和精神调整。
至于蓝领往往没有这么悠闲,他们常常是晚上下班之后,在吃晚饭时,边吃饭,边饮茶。这就失去了悠闲的情趣,完全是出于生理需要来饮茶了。
英国的下午茶文化的历史
早在十六世纪,西方人就通过传教士的描述得知了茶的存在。但真正尝到茶,却是在十七世纪初,荷兰商人将茶作为稀有礼物贡献给英国的上流社会,很快,随着饮茶风在英国宫廷迅速盛行,英国的各个社交场所开始看到茶的身影,并逐渐取代酒和咖啡,成为人们热爱的杯中物。随着时间推移,茶在英国受欢迎的程度有增无减。
到十八世纪,饮茶已变成英国国民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是家家户户每天进行的日常活动。在英国生活多年,我越发感到英国人对茶的钟爱,是让坐拥几千年茶文化的中国人也自叹弗如的。
英国的茶文化和东方人所说的饮茶并不完全相同。东方人饮茶,讲究的是内敛,是神韵,是品道。品茶需静心,用心来体会不同茶种的不同气味,或甘或苦,各有千秋。而英国的茶文化主要是指下午茶。它的开创者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贝德菲尔公爵夫人。作为维多利亚女王的闺密,公爵夫人常进出皇宫,与贵妇**们聊天休闲。
由于英国皇家晚餐时间较晚,女伴们常抱怨午后到晚餐期间太过漫长,无所事事又容易饥饿。聪明的公爵夫人发现,泡一壶茶,配一些松饼蛋糕,就能打发这漫漫午后,也会让社交谈话更有兴致。
于是她就开始邀请贵妇们一起喝茶吃点心,渐渐的,其他贵族也争相效仿贝德菲尔公爵夫人的做法,下午茶随之风靡英国。后来随着英国在世界的殖民扩张,英式下午茶也成了一种世界闻名的文化形式。
尽管英国下午茶久负盛名,但英国人喝的茶,品种其实非常单一,以红茶为主,比不得中国有绿茶、白茶、红茶、黑茶,也没有什么季节喝什么茶的讲究。这大概和英国阴冷的气候有关,在多雨阴霾的下午,午餐消化殆尽之时,喝一杯热乎乎的红茶,吃一些咸甜兼备的点心,真让人感觉温暖。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英式下午茶”并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社交行为。且看英国人是如何喝下午茶的。比较经典的做法是:用骨瓷茶具泡一壶大吉岭红茶,几分钟后将茶水倒入骨瓷茶碗中,加入鲜奶,糖,鲜奶油,搅拌成浓浓的白褐色。喝茶的同时,一定要搭配点心。
正宗的英式下午茶点心要有咸味的迷你三文治,抹了果酱和奶油的英式司康饼,甜味的蛋糕和姜饼干。这些点心要放置在镀金描花的三层蛋糕碟塔上,看上去非常精致。喝茶的仪式也不能不讲究。无论男女,都要打扮光鲜,像出席盛会一般。人们在喝茶品点心的时候,也不能只顾着吃喝,而是以交流信息为主,品评时事或谈论文艺,一番高谈阔论。
从茶叶被引荐到英国至今,已有近五百年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世事几多变换。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很多国家或民族的传统都被新兴文化或异族文明影响而悄悄发生改变。但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却始终能够保持传统的制作方法和礼仪,甚至连搭配的点心在质和量上也不曾有异。
在英国,可能不是每个城镇都有星巴克,但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享受下午茶的茶馆,品尝到相同风格、相同内容的下午茶。无论阴晴,捧一杯暖热的英式红茶,和新朋旧友谈笑风生,这样的情怀,这样的快乐,既是当下的,也是永恒的。
关于林则徐请客点心的事件其实是一则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充实和坚定,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也要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粮食。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林则徐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以清廉、正直、刚毅的形象著称,曾担任过多个高级职务,包括湖广总督、东河总督、两广总督等。他在任职期间,积极改革、整顿吏治,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林则徐请客点心的事件,其实是一则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据说有一天,林则徐在官府内宴请宾客,为了显示自己的节俭和清廉,他特意在宴席上准备了简单的小点心。当客人到齐后,他让仆人上茶点,并解释说:今日请各位品尝的是我亲手制作的点心,虽不成敬意,却也代表了我一番心意。
客人听了林则徐的话,纷纷表示感谢。这时,一位客人突然问:林大人,您的点心是用什么做的林则徐回答说:是用稻米做的。客人听后大为惊讶,说:稻米不是只能用来做饭吗怎么还能用来做点心呢林则徐笑了笑,说:稻米不仅能做饭,还能做很多其他美食。这就像我们做人一样,只有内心充实,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听了林则徐的话,客人深受感动。他们明白了林则徐的用意,不仅是在展示自己的节俭和清廉,更是在告诫他们做人要内心充实、不贪图享乐。这种教育意义深刻而感人,也让人们更加敬仰林则徐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
林则徐请客点心告诉我们的道理:
1、节约粮食,珍视资源:林则徐在请客时用稻米做点心,而不是用珍贵的食材,体现了他的节俭和环保意识。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减少浪费。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很容易忽视节约粮食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林则徐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我们都应该秉持节约、环保的生活态度。
2、创新思维,废物利用:林则徐用稻米做点心,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他发现稻米除了可以作为主食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这种创新思维鼓励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勇于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框架。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多面性,学会废物利用,发挥物品的最大价值。
3、廉洁自律,勤俭持家:林则徐在请客时并没有铺张浪费,而是选择了简单的点心。这不仅展现了他的廉洁自律,也传递了他勤俭持家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一些人喜欢讲排场、摆阔气,导致浪费现象严重。林则徐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反对奢侈浪费,尤其是在公款消费方面更要谨慎。也要在自己的生活中保持勤俭持家的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财和资源。
本文来自作者[怜蕊]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717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怜蕊”
本文概览:关于英国下午茶,一般认为是十九世纪由维多利亚时代开创的。英国的下午茶文化的起源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最为强盛的时代,在全球各地占据着很多殖民地和附属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文章不错《关于茶点的故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