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的必要性?

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也是为了巩固政权。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备不许。

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备来笺[jiān]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来自吴人的议论,只能引起刘备的更大反感,而不会有何效果? 。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

扩展资料:

胜败原因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

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

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刘备伐吴

刘备伐吴真实兵力是什么?

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最后一次率兵兵攻打吴国是在公元221年的七月,史称夷陵之战。公元219年吕蒙设计攻打关羽所在的荆州城,关羽没有防备仓皇出逃,逃跑到了麦城被吕蒙杀害。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流落至幽州涿郡。到了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关羽、张飞都加入其中,随刘备辗转各地,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感情好到连睡觉也要睡在一起。刘备担任平原相时,任命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随刘备出席活动时,关羽和张飞则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周全。

本文来自作者[晨烨]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7113.html

(16)
晨烨的头像晨烨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晨烨的头像
    晨烨 2025年09月28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晨烨”

  • 晨烨
    晨烨 2025年09月28日

    本文概览: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也是为了巩固政权。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

  • 晨烨
    用户092803 2025年09月28日

    文章不错《刘备伐吴的必要性?》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