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博物馆游玩攻略:看古生物学家“挖掘”恐龙化石、恐龙公园中的躲避与格斗、“飞行的奥秘”想象展开翅膀、邂逅“活化石”巨骨舌鱼、狂野神奇的非洲、绚烂植物令人大开眼界、穿上拉风T恤欣赏4D**。
1、看古生物学家“挖掘”恐龙化石
入口的正对面就是古爬行动物厅,一进大厅就可以被中央展示的巨型恐龙骨架群吸引,栩栩如生,几乎占据了整个大厅的中央。
这里有中国人发现的第一条恐龙——许氏禄丰龙、体长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铲齿翱翔的翼龙、纵横海洋的鱼龙等。
在大厅的两侧,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电脑欣赏恐龙的原始埋藏状态,通过挖掘恐龙化石的艰辛和乐趣,体验一把古生物学家的工作。古爬行动物厅以生动的演示了脊椎动物从水域向陆地发展的复杂过程,展现了两亿多年前的生物界景观,解说生动形象,不少父母带着孩子,看着给孩子进行解说。
2、恐龙公园中的躲避与格斗
在大厅的左侧,发现了恐龙公园,在恐龙公园里面的恐龙都是全真模拟呦,利用了高科技手段讲恐龙复原,配上声音,好像真的穿越回了亿万年前。带小朋友的家长们要注意,要给小朋友做好心里防备,这些恐龙除了摇头摆尾,张牙舞爪,还会吼叫嘶鸣,有些小朋友可是会吓哭。
3、“飞行的奥秘”想象展开翅膀
在我们的童年里,大概都幻想过在天空翱翔,也许你想像雄鹰一样振翅翱翔,也许你想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但是你是否了解过飞行的内在奥秘呢。一层大厅的右侧设置了特别展览“飞行的奥秘”。了解翅膀和羽毛的进化,了解鸟类和昆虫如何飞行,介绍人类航天梦想的实现,形象生动的飞行动物保准让你大饱眼福。
4、邂逅“活化石”巨骨舌鱼
看完天上飞的,再看水里有的,沿着一层阶梯直下,来到“水生生物馆”。入口是一排阶梯鱼缸,名贵的金鱼、眼球突出的龙睛鱼、尾鳍飘逸的蝶尾金鱼、头顶肉瘤的狮头金鱼、鼻孔长绒球的蛋球金鱼,看看这些鱼,烦恼都一扫而光了。
随着阶梯右转,左侧是各式各样的鱼在水池里漫游。右侧的墙面聘请专业画师进行了人工手绘,物种展示牌做成鱼的样子并配有解说。通过展示牌,会发现一些“鱼”非鱼的动物,例如鲍鱼、鱿鱼和章鱼原来不属于鱼类,而属软体动物。
5、狂野神奇的非洲
沿着水族馆上二层,来到“神奇的非洲”。这里是非洲马赛人和非洲大陆野生动物展,瞭望马赛人村庄,近距离与马赛人观望。非洲野生动物厅里,珍贵的动物标本栩栩如生,了解长颈鹿脖子变长的秘密,听讲解员讲故事,增长知识!
6、绚烂植物令人大开眼界
领略完神奇的非洲世界,再往前走,就到了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这是北京自然博物馆自1958年建馆以来一直保留的四大经典常设展陈之一。在植物世界,你会发现许多平日里看不到的植物,包括地球诞生开始的植物,让人打开眼界。
7、穿上拉风T恤欣赏4D**
除了展览外,二层还设有博物馆商店,这里有逼真可爱的萌萌北极熊摆件,有根据一层哺乳动物展厅猛犸象头骨为设计基础的卡通猛犸象行李牌和各种动物图案的T恤,选择一些礼物给小朋友是很不错的呦,三层设置了探索角和4D影院。探索角不仅提供了生物学模型给小朋友们自由拼装,还展示了美轮美奂的动物标本和知识牌可以学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门主要负责观众服务、展厅讲解及开展各种形式教育活动。以展览、研究成果为基础设计形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以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提供有关自然科学知识,促进公众开展博物馆学习与休闲。
除了展厅解说、实验乐翻天、科普小课堂等常设活动之外,节假日及寒暑假会特别策划推出特色讲解、夏令营、博物馆之夜、话剧演出等科教活动,同时还开展针对不同公众需求的科学大讲堂、社会大课堂等科学讲座,探索角常年开展特别设计的书吧、做做吧等活动,鼓励少年儿童动手动脑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科普教育部还为学校开展校外教育提供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资源包、学习单、教具箱等为辅助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到馆参观、科学素质培养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实验乐翻天
活动目的: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引导儿童在实验过程中认识、观察和学习基础的生物学小知识。该活动每1-2个月更换新主题。
适合对象:5-10岁。
活动时间:每周六日上午10:00—10:30。
活动地点:探索角实验活动区。
参加方式:活动当日在咨询台领取活动参与券,免费参与。
科普小课堂
活动目的:结合知识讲授、及标本展示、双向互动等传播手段,以灵活有趣的方式讲授有关古生物、动物、植物、人类等各个学科的有趣知识。
适合对象:5-8岁年龄段的儿童。
活动时间:每周六日中午12:00—13:00。
活动地点:探索角教室。
参加方式:活动当日免费入场,团体需提前预约。
赛先生来了
活动目的:专家型讲解赛先生(Mr.Science)利用展厅展示、标本等资源,结合馆藏标本、模型以及等其他手段设计讲解内容,让观众对某一方面专业知识或话题作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能够通过触摸、观察、与讲解人员言语肢体互动等方式更加直观地对科学知识有更切身的了解和感知。每1-2个月更换新主题。
适合对象:各年龄层观众。
活动时间:每个月单数周周六10:30 14:00各一场。
活动地点:展厅。
参加方式:当日参观观众均可前往参加。 博物馆之夜
活动目的:以博物馆展厅为主要活动场地,综合利用展示空间、展览标本等资源设计的夜间博物馆活动形式,包括讲解、表演、动手活动、有奖竞猜、亲子互动等多种活动类型,体现博物馆错时开放的公众服务意识及全面利用博物馆资源的教育服务理念。
适合对象:根据各年不同主题而定。
活动时间:每年暑期晚间时段。
活动地点:自然博物馆展览楼。
参加方式:以公众报名预约方式组织开展。
环球自然日
活动目的:由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协支持,北京校外教育协会与北京自然博物馆承办的“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要求参赛者根据某个主题在自然科学范畴内,从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角度自主选择方向,确定题目,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发现新视角,并结合艺术、科学、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对所选择的题目加以分析和研究,发挥创意,成果通过展览或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现,参与竞技。
活动对象:北京地区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阶段的适龄学生。
活动时间:每年3-12月。
活动方式:通过师生结对的方式,以团队形式报名参赛。
北京市中小学生自然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北京市中小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是北京学生科技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进一步培养中小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思想和人文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参加科学考察、专题讲座、主题报告等活动,积极促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活动对象:北京市地区中小学校。
决赛时间:每年12月下旬。
活动方式:由各区县组织代表队参加。 通过与协议社区建立服务关系,自然博物馆利用自身既有资源,为社区提供各种类型的活动及服务。
社区活动形式包括:组织参观、科普实验、科普讲座、科普阅读等,并根据不同年龄群众特点设计符合其学习特征的活动内容。 科学大讲堂
自2009第一期讲座年始,科学大讲堂邀请各学科具备一定专业背景的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资深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等人士,就某一主题举办讲座。主题涉及自然科学以及各相关学科,还包括有关学科热点门类,并结合一段时期内社会热点话题。
适合对象:主要面向全社会开放,个别场次依据其专业深度等特殊性。对参与对象有一定限制。
活动时间:不定期安排,每年5-6场。
活动地点:展楼内4D影院。
参加方式:免费参加;网站发布消息,座席有限电话预约报名额满即止。
社会大课堂
北京自然博物馆拥有涉及动物、植物、古生物、分子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每位研究人员针对自己研究领域,结合馆内展览,确定讲座题目开展讲座活动。
适合对象:面向全社会开放。
活动时间:每周日下午。
活动地点:展览楼内4D影院。
参加方式:免费参加;网站发布课程公告,座席有限电话预约报名额满即止,学校等单位有要求可预约专场。
本文来自作者[如风]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652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如风”
本文概览:北京自然博物馆游玩攻略:看古生物学家“挖掘”恐龙化石、恐龙公园中的躲避与格斗、“飞行的奥秘”想象展开翅膀、邂逅“活化石”巨骨舌鱼、狂野神奇的非洲、绚烂植物令人大开眼界、穿上拉风...
文章不错《北京自然博物馆游玩攻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