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驮经的故事

《白马驮经》的故事如下:

汉明帝刘庄在永平七年(公元64年)于夜晚梦见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项有日光,在殿前飞绕而行。第二天会集群臣,问:“这是什么神?”当时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回答道:“听说西方有号称佛的得道者,能飞行于虚空,神通广大,陛下所梦见的想必就是佛”。

第二年,汉明帝派遣蔡愔博士及弟子秦景等十人远征西域求法。使团到达大月氏国后,抄得佛经42章,并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在此地遇见高僧迦摄摩腾、竺法兰,邀请二师来汉地传播佛教。二师接受邀请,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随蔡愔一行来到洛阳。

汉明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专门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马寺”。白马寺是我国汉地最早的佛寺,取回的佛经则收藏于皇室图书档案馆“兰台石室”中。这就是“白马驮经”的故事。

《白马驮经》的出处

白马驮经的故事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传说,它描绘了中国佛教的初期传播和发展,以及佛教与中国本土宗教和思想文化的融合过程。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汉法本内传》中,后来又在北魏的杨炫之所著的《洛阳伽蓝记》卷四中得到记载。

这个故事中,白马驮经的经历是一个重要的元素。这个元素不仅表现了佛教的传播方式,也象征着佛教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在故事中,白马负经而来,成为了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标志。因此,这个元素在故事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马驮经

中国古代有历史记载的最高建筑是哪个

翻译

南北朝时的北魏自从于太和年间由平城迁都洛阳以后,国家富裕,府库充盈,以致连国库的走廊、廊屋里也堆满了不加覆盖的钱币和绢帛,清点也困难。一天,太后突发奇想,何不将多余的绢帛赏赐百官,既是对他们工作的奖励,也可减少库存压力。

条件是只能自取,量力而行。在太后的督导下官员们大都凭自己的力气扛回绢帛。只有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因扛得太多而跌倒伤及踝骨。太后认定他俩违规,责令其空手回去,一时成为众人的笑料。当时任侍中的崔光也在场,但他只拿了两匹绢帛。

太后见了问道:“侍中啊,你怎么只拿这么点?”崔光回答说:“臣只有两只手,所以只能拿两匹,但这已经够多的了。”朝廷中人都服膺他的清正廉洁。

原文?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问,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常崇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出处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西晋永嘉之乱后,佛教在北方日炽,社会遂盛行开凿石窟、建立寺庙,仅北魏都城洛阳,城内外就建寺一千余所。其后政权更迭,洛阳陷于兵燹,繁华之地,成为废墟。都城也迁到了邺。

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杨炫之因公务路过洛阳,面对繁华名都在现实中却是“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的凄凉景象,感慨伤怀,因作此书。其意盖有三:追记洛阳昔日景象,保存史实;抒发国家破亡、京都倾毁的悲伤之情;揭示统治者沉迷于佛教迷信的祸害。

百度百科-崔光

中国古代有历史记载的最高建筑是洛阳永宁寺塔。

永宁寺塔为北魏洛阳城的皇家寺院永宁寺中的佛塔,据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载,永宁寺塔为木结构,高九层、一百丈,百里外都可以看见;

永宁寺塔始建于孝明帝熙平元年(公元516年),由笃信佛法的灵太后胡氏主持修建,规模之宏大为洛阳千寺之冠,修建成的永宁寺塔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是专供皇帝、太后礼佛的场所。

扩展资料:

永宁寺塔是洛阳的制高点,在这座塔的注视下,当时的洛阳城好比梵天佛国,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规模兴建佛寺,使得洛阳的佛寺数量剧增,当时的洛阳城辉煌壮丽无与伦比,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永宁寺塔被大火焚毁;

永宁寺塔现存遗址位于汉魏洛阳故城中,迄今尚存塔基遗迹,为高大的土台,当地俗称木宁寺或木塔寺,清代误定为陵冢,树“汉质帝静陵”碑,至今碑石犹存,遗址于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1979~1981年发掘;

永宁寺塔已进行了考古探查,基础由夯土筑成,约百米见方,上有包砌青石的台基,长宽均38.2米,高2.2米,周边原有石栏杆,四面中部各有一斜坡道,塔身四角加厚成墩,使塔显得十分稳定,塔建在永宁寺内中心,四周包围廊庑门殿,是早期中心塔型佛寺的代表。

百度百科-永宁寺塔

本文来自作者[香之]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5744.html

(25)
香之的头像香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香之的头像
    香之 2025年09月26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香之”

  • 香之
    香之 2025年09月26日

    本文概览:《白马驮经》的故事如下:汉明帝刘庄在永平七年(公元64年)于夜晚梦见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项有日光,在殿前飞绕而行。第二天会集群臣,问:“这是什么神?”当时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回答...

  • 香之
    用户092608 2025年09月26日

    文章不错《白马驮经的故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