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以及“游伎皆秾李”是什么意思

金吾:古代执行宵禁的官员。“金吾不禁夜”的意思是:执行宵禁的官员不禁止夜行,城门放禁了。

“秾李”是状语,原意是花木繁华茂盛,在这里指游伎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样子,整句的意思是:歌女们都打扮得鲜艳妖娆。

这首景色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

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名家点评:

《本事诗》:宰相苏味道与张昌龄俱有名,暇日相遇,互相夸诮。昌龄曰:“某诗所以不及相公者,为无‘银花合’,故也。”苏有《观灯》诗曰:“火树银花合……”味道云:“子诗虽无‘银花合’,还有‘金铜钉’。”昌龄赠张昌宗诗曰:“昔日浮丘伯,今同丁令威。”遂相与拊掌大笑。

出自《正月十五夜》

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_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①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②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③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④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⑤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⑥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⑦_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_矣》:"何彼_矣,华如桃李。"

⑧落梅:曲调名。

⑨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⑩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本文来自作者[承一莹]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5409.html

(25)
承一莹的头像承一莹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承一莹的头像
    承一莹 2025年09月25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承一莹”

  • 承一莹
    承一莹 2025年09月25日

    本文概览:金吾:古代执行宵禁的官员。“金吾不禁夜”的意思是:执行宵禁的官员不禁止夜行,城门放禁了。“秾李”是状语,原意是花木繁华茂盛,在这里指游伎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样子,整句的意思是:歌女...

  • 承一莹
    用户092510 2025年09月25日

    文章不错《“金吾不禁夜”以及“游伎皆秾李”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