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松毛虫属于蛀干害虫吗

云南松毛虫属于蛀干害虫。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松毛虫食害松类、柏类、杉类等重要树种,松毛虫为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一种昆虫。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浙江、福建、湖北、广东、湖南等地。

松毛虫,是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昆虫。

幼虫具长毛,中、后胸有毒毛。末龄幼虫体长47至100毫米。体色有棕红、灰黑、黑褐、烟黑、灰褐等色,花斑明显成不明显,两侧有长毛,全体满布白、黑、棕色长毛或短毛。

成虫呈枯叶色,前翅中外横线双垂,波状或齿状,亚外缘斑列深色,中室端具小白点。雄蛾触角近乎羽状,雌蛾呈短栉状。

卵几十粒或几百粒成一堆或排列成行。初产为**、淡绿,渐变粉红和紫褐色。

分布越向南方,世代越多。在同一地区,每年发生世代数虽较固定,但每年产生1至2代、2至3代、 3至4代的百分比却不尽同。这主要与温度、光照、 松树生长状况及受害程度有关。世代分化一般在幼虫由4龄进入5龄时表现出来。不同种类的松毛虫,不论世代多少,生活习性大致近似。

产卵

雌蛾多产卵于松针上,呈块状,每一雌蛾产卵200至800粒,一般300至500粒,云南松毛虫最高产卵量高达1700多粒。幼虫在上午6至9时孵化,初孵幼虫在3龄前比较集中,有吐丝下垂习性,借风力传播,3龄以后分散活动,幼虫期共有6至9龄,以3至5龄幼虫越冬。

越冬

长江以南除高海拔地区的思茅松毛虫下树越冬外,一般均以幼林松针丛为越冬场所。大树则有部分在大树树干皮层中越冬。在黄河、淮河流域,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大部分在树干皮层,一部分在树冠针叶丛中越冬。华北地区的油松毛虫以树皮下或地面石块下为越冬场所,东北的落叶松毛虫在地被物以下越冬。幼虫以最后一个龄期取食量最大,占整个幼虫总食量的70至80%。老熟幼虫在树枝上、针叶丛中或地被灌木上结茧化蛹,老熟幼虫体上及茧上均有毒毛。成虫多在傍晚羽化,交尾、产卵均在夜间进行,趋向生长好的松林产卵。成虫飞迁是扩散的主要方式,飞迁的距离与地形地势、松林分布、受害程度、光源有关。

防治方法

营林技术措施

1、营造混交林

松毛虫暴发的物质基础是松树和松林。在常灾区的宜林荒山,遵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对常灾区的疏残林,保护利用原有地被物,补植阔叶树种。在南方可选用栎类、栗采等壳斗科和豆科植物,以及木荷、木莲、木楠、樟、桉、檫、枫香、紫穗槐、杨梅、相思树等。混交方式,采用株间、带状、块状均可。在北方可选用刺槐、沙棘、山杏、大枣等。林间要合理密植,以形成适宜的林分郁闭度,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建立自控能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2、封山育林

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的成片林地,应进行封山育林,禁止采伐放牧,并培育阔叶树种,逐步改变林分结构,保护冠下植被,丰富森林生物群落,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

3、抚育、补植、改造

对郁闭度较大的松林,加强松林抚育管理,适时抚育间伐,保护阔叶树及其他植被,增植蜜源植物如山矾花、白栎花。对现有纯林、残林和疏林应保护林下阔叶树或适时补植速生阔叶树种,逐步诱导、改造为混交林。

本文来自作者[语蝶]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3796.html

(23)
语蝶的头像语蝶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语蝶的头像
    语蝶 2025年09月21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语蝶”

  • 语蝶
    语蝶 2025年09月21日

    本文概览:云南松毛虫属于蛀干害虫。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松毛虫食害松类、柏类、杉类等重要树种,松毛虫为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一种昆虫。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浙江、福建、湖北、广东、湖...

  • 语蝶
    用户092110 2025年09月21日

    文章不错《云南松毛虫属于蛀干害虫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