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是一种很高层次的道德修养。简单说来,也就是如果你讨厌,嫌恶别人所作的,你也不要做。看着容易,实际很难。你讨厌贪官吗?讨厌,那么你作官别贪行吗?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你讨厌欺负弱小吗?讨厌,你如果强大不欺负弱小行吗?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你讨厌剥削吗?讨厌。你当老板能不剥削别人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古人中真有实践这么难的道德修养的人。有为民请命的,有励精图治的,有杀身成仁的。往往实践这些道德修养的道路,都铺满了血腥和痛苦。虽然如此,我们的先人为我们还是留下了许多这样的事迹。令人叹息,感慨。

说点入题的话吧。要做到这种层次和高度的。都是有信仰有信念的人。都是能贯彻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人。都是带种的。有些让我们这些后辈只能仰望。作为一个升斗小民,大恶莫为的时候也莫行小恶就好。找个借口来说的话,我们不是人人圣贤,莫要为恶足矣。若可在偶尔能有牺牲小我成就众人之念便已是一个善人。若能不损人利己,便有了功德。若能在做了坏事之后对自己真的做到自我谴责,就不错了。太高的境界仰望一下,只能自叹弗如。纯善属于幸福的人和不求人的人。若有选择,还是做个善良的人为好。

处世之道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应付世情、与世人相处交往的态度和方法。也叫做处世哲学。出自宋苏轼《东坡志林》。

 原文:

 刘凝之为人认所着履,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着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译文:

 刘凝之被人认为他自己穿着的鞋子是那个人的,就给了他。后来,这个人得到了自己本来丢的鞋子,就(把刘凝之的鞋子)还回去,(刘凝之)不愿再拿回。又有一次

 沈麟士也被邻居认为自己穿的鞋子是那个人的,沈麟士微笑着说:?这是你的吗??马上(把鞋)给了他。邻居得到了丢了的鞋子,(把鞋子)还给沈麟士,沈麟士说:?(原来)不是你的啊!?微笑着接受了鞋。这即使是小事,然而处世应当像沈麟士那样,不应当像刘凝之那样。

本文来自作者[天桃]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3184.html

(27)
天桃的头像天桃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天桃的头像
    天桃 2025年09月21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天桃”

  • 天桃
    天桃 2025年09月21日

    本文概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是一种很高层次的道德修养。简单说来,也就是如果你讨厌,嫌恶别人所作的,你也不要做。看着容易,实际很难。你讨厌贪官吗?讨厌,那么你作官别贪行吗?说着容易做...

  • 天桃
    用户092106 2025年09月21日

    文章不错《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