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 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茎的结构:上下结构

书写步骤如下:

1、先写左边的“艹”字旁,即草字头部。

2、再写右边的“木”字旁,先写竖直的一笔,再画出两条斜线,形成十字形。

基本释义:

茎是一个汉字,音读为jīng。基本释义是植物的主要支撑和传导部分,负责连接根和叶。

详细释义:

1、植物的茎是负责支撑植物体、传导水分、养分和物质的主干部分。

2、茎具有分支和伸展,可以承载叶子、花朵和果实。

3、茎的内部结构包括木质部、韧皮部和维管束等组织。

出处:

茎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这本古代字书中。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茎字由艹和木组成,表示植物的主干部分。

举例说明用法:

1、玫瑰花的茎长而细,上面长满了美丽的花朵。

2、茎的内部结构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别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

茎的起源详细介绍

茎这个词的起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解释:

1、字形起源:

茎的字形由“艹”和“木”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艹”表示植物,而“木”表示树木或植物的组成部分。茎是植物的主要部分之一,字形中的“木”反映了茎的植物特征。

2、植物解剖学:

茎是植物解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植物的主干部分。茎具有支撑植物体、传导水分、养分和物质的功能。

3、生物学分类:

茎是植物的基本组织之一,在生物学中常用茎来分类和研究植物。不同植物的茎形态、结构和功能各异。

4、生理特征:

茎通过分支和伸展,承载着植物的叶子、花朵和果实,起到连接和支撑的作用。茎的内部结构包括木质部、韧皮部和维管束等组织,负责植物体内的水、养分和物质传输。

组词解释(15个):

1、茎叶:指茎上的叶子,常见于草本植物。

2、茎状:形状像茎的样子,如茎状花序。

3、茎秆:指植物的主干部分,比如玉米的茎秆。

4、茎尖:指茎的末端部分,常指植物茎顶的尖细部分。

5、茎节:指茎的段落或节间。

6、茎鞘:指包裹茎部的叶鞘。

7、茎蔓:指藤本植物的茎,可以攀爬和蔓延。

8、茎根:指植物的地上茎和根的结合部分。

9、茎丛:指茎密集的植物群落。

10、茎肉:指储存在茎内的富含水分和养分的组织。

11、茎柄:指连接叶子和茎的部分。

12、茎顶:指茎的最高部分,常指树木的树顶。

13、茎皮:指茎的外部表皮组织。

14、茎腋:指茎和叶子的交接处。

15、茎状花序:指花序的形态类似茎的样子,比如穗状花序。

本文来自作者[傲旋]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2889.html

(27)
傲旋的头像傲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傲旋的头像
    傲旋 2025年09月19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傲旋”

  • 傲旋
    傲旋 2025年09月19日

    本文概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 傲旋
    用户091910 2025年09月19日

    文章不错《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