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交通运输现状

网上有关“2007年全国交通运输现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2007年全国交通运输现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一部分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概述 1

第一章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特点及现状 1

第一节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布局和建设重点 1

一、加强运输网络建设 1

二、加强交通运输系统建设 2

第二节 交通运输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 4

一、交通运输促进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 4

二、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 4

三、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结构之一 5

四、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 6

五、交通运输是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7

第三节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8

一、2006年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利用外资和运输量 8

二、我国交通运输面临的环境 10

三、2006年交通运输行业形势特点 11

第二章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4

第一节 政策环境分析 14

第二节 投资环境分析 15

第三节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6

第四节 相关行业发展情况 16

一、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情况 16

二、能源运输行业发展情况 22

第二部分 2005-2006年公路运输行业运行分析 25

第三章 我国公路运输行业发展情况 25

第一节 我国公路网建设情况 25

第二节 公路运输行业投融资体制 29

一、投资规模问题 29

二、投资效益分类问题 31

三、投资效益滞后问题 34

第三节 2005年公路运输行业运行情况 36

第四节 2006年我国公路运输运行情况 37

一、2006年公路运输行业主要运行数据 37

二、2006年公路运输行业特点分析 40

第四章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状况 41

第一节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简介 41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 42

二、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 44

三、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特点及效果 46

四、高速公路网投资设想 49

第二节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剖析 52

一、行政隶属体制 52

二、效益核算体制 53

三、行业管理体制 54

四、建设管理体制 55

五、交通管理体制 55

第三节 高速公路产业化经营分析 57

一、高速公路产业化的内涵 57

二、高速公路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58

三、我国实施高速公路产业化经营分析 59

第四节 我国高速公路收费体制分析 61

一、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模式分析 61

二、公路超载治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66

三、取消收费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67

第五节 我国高速公路组合式收费分析 69

一、ETC收费技术在我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69

二、适合国情的组合式收费技术方案 72

三、组合式收费技术在广东省应用案例分析 75

第六节 全国主要高速公路通行收费标准分析 84

一、吉林省高速公路通行费收费标准研究 84

二、沪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征收标准研究 84

三、四川省成渝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研究 85

四、合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研究 86

五、河北省京石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研究 87

六、广州至开平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研究 87

七、浙江省现行车辆通行费率研究 88

八、山东省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研究 88

九、湖北省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研究 89

十、哈尔滨至大庆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征收标准研究 89

第五章 城市公交运输行业分析 91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行业重要性凸现 91

一、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助推城市公交业的快速发展 91

二、城市交通拥挤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91

三、“公交优先”战略带来巨大发展契机 91

第二节 现阶段城市公交运输行业发展特点 92

一、具有公用事业属性 92

二、非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调控影响较小 92

第三节 公交运输行业发展趋势 93

一、涉足公交广告及传媒领域 93

二、发展汽车相关业务 93

三、开拓物流行业 93

第四节 公交运输行业发展不利因素分析 94

一、燃油成本高企是侵蚀上市公司利润的主导因素 94

二、城市交通建设速度相对滞后 94

三、轨道交通、私家车的分流影响 94

四、政府的价格管制束缚公司的利润快速增长 94

第六章 我国公路货运现代化与装备发展现状分析 95

第一节 我国公路货运现代化与装备发展的方向 95

第二节 我国公路货运现代化和装备发展的重点分析 95

第三节 发展高速高效厢式半挂车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 96

第七章 “十一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研究 97

第一节 “十一五”农村公路规划和建设的原则和总体目标 97

第二节 “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面临有利环境和制约因素 98

一、“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有利环境 98

二、“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 98

第八章 我国煤炭运输分析 100

第一节 我国煤炭运输格局分析 100

一、各种运输方式所占比例情况 100

二、各地区煤炭运输方式分析 101

第二节 煤炭公路运输情况分析 103

第三节 电煤运输紧张对公路运输影响 106

第九章 我国化学危险品运输状况 107

第一节 我国化学危险品运输相关政策 107

第二节 危险化学品运输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08

第三节 我国化学危险品运输对策 111

一、拓展融投资渠道,壮大企业规模 111

二、加快车辆结构调整,提高运输生产力 111

三、加快人员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 111

四、加快科技投入,确保安全生产 112

第十章 我国公路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3

第一节 2006年物流行业发展回顾 113

第二节 2007年物流行业发展主要趋势 116

第三部分 公路运输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118

第十一章 我国“十一五”交通需求预测 118

第一节 全社会运输需求总量的预测 118

第二节 各种运输方式运量需求预测 119

一、各种运输方式旅客运输需求预测 119

二、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需求预测 120

第三节 “十一五”交通运输行业展望 124

一、交通运输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 124

二、优化运网结构 125

三、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125

四、交通运输技术大幅提升 126

第四节 “十一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分析 127

第五节 “十一五”交通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31

一、经济社会环境 131

二、政策环境 132

三、科学技术环境 135

四、市场环境 136

五、国际环境 137

第六节 “十一五”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138

一、我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目标 138

二、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39

三、“十一五”我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40

四、加快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143

第七节 《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解读 146

一、战略出台背景 146

二、战略主要内容概况 146

三、战略对行业影响分析 150

第八节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成长动因分析 152

一、宏观经济因素 152

二、宏观政策因素 152

三、经济因素 153

第十二章 我国公路运输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155

第一节 1994-2006年我国公路运输历史数据分析 155

一、公路客运在我国客运总量构成中所占比例变化分析 155

二、公路货运在我国货运总量构成中所占比例变化分析 155

三、主要运输方式所占比例变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156

第二节 未来10年我国公路交通需求趋势分析 157

一、公路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157

二、公路运输需求分析 160

第三节 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分析 164

一、从合理布局角度分析 164

二、从国际比较角度分析 166

三、从承担汽车行驶量的角度测算 168

四、高速公路合理规模 169

第四节 我国主要地区高速公路项目 170

一、安徽省公路交通建设 170

二、广西公路交通建设 172

三、河南省公路交通建设 173

四、京津地区公路交通建设 175

五、山东省公路交通建设 180

六、新疆公路交通建设 181

七、贵州公路交通建设 183

第五节 2006年我国公路交通治超工作要点分析 186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186

二、具体措施和要求 186

三、对公路运输影响 192

第四部分 公路运输行业投融资分析 194

第十三章 非公资本进入公路行业研究 194

第一节 国家对引入非公资本进入公路行业主要政策 194

第二节 非公资本进入公路行业存在主要障碍分析 195

一、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195

二、现行的公路管理方式与非公有资本的进入不相匹配 195

三、对非公有资本的进入缺乏相应的监管手段 195

第三节 我国对非公资本进入公路行业相应对策研究 196

一、政策措施 196

二、公路管理机构及管理方式的相应调整 198

三、相应国家管理机构职责变化 199

第十四章 我国公路建设融资风险分析 200

第一节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主要融资方式分析 200

一、股票融资方式 200

二、债券融资方式 203

三、银行借款融资方式 204

四、借用国外贷款融资方式 204

第二节 公路建设融资风险分析 205

一、现金性融资风险 205

二、收支性融资风险 205

三、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205

第三节 公路建设融资风险规避措施 206

第十五章 我国高速公路投资体制分析 208

第一节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分析 208

第二节 高速公路进入产业扩张期 211

第三节 民营资本参与高速公路建设 212

第四节 高速公路运营收益前景乐观 214

第五部分 公路运输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15

第十六章 公路交通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215

第一节 现代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15

一、公司简介 215

二、公司主要路段介绍 216

三、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19

第二节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223

一、公司简介 223

二、公司主要路段介绍 224

三、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26

第三节 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233

一、公司简介 233

二、公司主要路段介绍 234

三、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36

第四节 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241

一、公司简介 241

二、公司主要路段介绍 242

三、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43

第五节 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247

一、公司简介 247

二、公司主要路段介绍 247

三、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53

第六节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257

一、公司简介 257

二、公司主要路段介绍 258

三、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60

第七节 湖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265

一、公司简介 265

二、公司经营情况 266

第十七章 其他运输行业发展情况 268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4. 主要内容

十一期间,央视推出纪录片《坐着高铁看中国》,选取了京沪高铁、哈大高铁、青藏铁路等有代表性的线路进行深度拍摄,从10月1日至8日播出,节目不仅展现了大好河山,更凸显了“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铁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运输里程方面,截止到今年6月,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14.6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里程数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在中国省际交通变得非常便捷,甚至一些二三线城市都通了高铁,以往动辄数十个小时的旅途,在高达300千米每小时的高铁疾驰下,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抵达终点,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减少了人们出行的时间成本。就以武汉为例,作为中部城市的中心,你几乎可以从这里乘坐高铁直达或转乘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北京到武汉约1200公里,K599次列车需16小时抵达,而G403号高铁则只需要4小时17分钟就能从北京抵达武汉,只是两部**的时间,便可抵达千里之外。这样的进步不能不让人感到欣喜。

在运输能力方面,客运方面,2015年到201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年均增长9.6%,从前我们买票是一票难求,尤其是时间段较好的车次,往往是放票的一瞬间就没了,有大量的旅客因无票可购而耽误了行程,而如今随着铁路资源日渐丰富,这种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我们在出行时有了更多的换乘车次可以选择,在大多数地区都可以选择高铁出行,交通更加便捷。货运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43.89亿吨,较十二五末增长30.7%,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总量由2017年的7.8%增长到2019年的9.5%,铁路运输的能力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彰显。

在运输服务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广泛推行电子客票,从高铁到普铁,电子客票已经覆盖99%以上的铁路出行人群。截止到目前,我国铁路网络售票比例已经超过80%,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提前购票,电子化、智能化的票务逐渐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前人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火车站售票厅或城市内的火车票代售点提前换取纸质车票,而在电子客票实施后,乘客可以通过刷脸进站,不仅减少了票纸的浪费与污染,更为乘客带来了便捷与舒适。此外,互联网订餐、无感安检等新服务同样便利了我们的旅途。在广州,无感安检进行了首次试点应用,其原理是根据互联网信息对信用良好的旅客进行绿色同行,减少了高峰期安检带来的拥堵压力,可以说,这些新举措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五年来中国铁路取得的成就是不凡的,我们亲身感受到他所带来的便利,尤其是中国高铁在国际上享誉盛名,相信随着铁路的持续发展,我们的交通将更加便捷,生活将更加便利。

1)城镇化发展目标与方针

人口与城镇化目标: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引导人口合理分布。201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3.6亿,城镇化水平约达到47%,城镇人口约为6.4亿人;202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4.5亿,城镇化水平为56~58%,城镇人口达到8.1~8.4亿人。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总量和增长速度。2006年至2010年间,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速度控制在4%以下,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24万平方公里以下。2011年至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速度控制在3%以下,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8万平方公里以下。

城镇化发展方针: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功能完善、集约发展、社会和谐、安全高效、文化昌盛、人居环境良好”的城镇发展策略。

2)城镇化发展分区

东部地区发展指引:按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要求,提升城镇化质量。加快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重点城镇群的发展和资源整合,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小城镇转移和适度集聚,与中心城市形成网络状的城镇空间体系,防止中心城市人口和功能的过度集聚。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发展原则,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环境支撑能力。加大环保投资,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城镇大气环境质量,抑制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沿海地区应合理安排城镇布局,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布局引导,禁止超采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加强沿海海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灾情预报管理。

中部地区发展指引: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要求,加快城镇发展,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大力培育城镇群和区域中心城市,提高城镇群的人口吸纳能力。加强以省会为主体的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大对县城、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小城镇支农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粮食主生产区要处理好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煤炭等能源基地要实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能源基地建设要与城镇发展相互依托。加强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部地区出海通道建设。

西部地区发展指引:按照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集中式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强和完善区域和省域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发展县城、工贸和旅游型小城镇。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引导生态脆弱地区人口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保障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结合能源基地建设和资源开发,做好新兴城市的布局与协调,引导资源枯竭型城市健康转型。加快陆路门户城市和边境交通枢纽城市发展,促进沿边开放和能源通道建设。扶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城镇的发展,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西南省区要妥善处理人地关系紧张问题,通过中心城市和重点镇的发展吸纳农村人口,聚集中小企业和地方服务业。西北地区通过牧区小城镇的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网络,增强灾害救助能力。

东北地区发展指引:按照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要求,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棚户区改造,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产业援助机制,增强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促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振兴。加强东北与东北亚各国、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内部的交通通道建设,加快口岸城市和港口城市发展,促进沿边开放和沿海开放。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联系,完善区域城镇网络,提升城市对农林牧地区和能源矿产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搞好森工地区、国有农场地区城镇建设,促进农业、林业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森林、湿地和黑土地生态系统的保育工作。完善区域协同的防洪排涝体系。

3)城镇空间组织与格局

城镇空间组织模式:以城镇群为核心,以促进区域协作的主要城镇联系通道为骨架,以重要的中心城市为节点,形成“多元、多极、网络化”的城镇空间格局。多元是指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机制和不同类型的区域,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空间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多极是指依托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城镇群和中心城市,带动不同区域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网络化是指依托交通通道,形成中心城市之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紧密联系、优势互补、要素自由流动的格局。依托国家主要陆路交通通道、江河水道、海岸带,以城镇群和各级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系密切、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网络化城镇空间体系。

城镇空间格局:规划形成“一带七轴”的城镇空间格局。一带指沿海城镇带,是沿渤海、东海、黄海和南海的沿海城镇发展带。重点发展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重点城镇群,促进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北部湾城镇群的发展。加强沿海通道建设,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引导国家实现全面发展。七轴指七条依托国家主要交通轴形成的城镇联系通道,依托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含长江)、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含京广、京九线)、连云港—徐州—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陇海-兰新线)、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北京-张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兰州(包括西宁)、兰州—成都—昆明—南宁—海口、上海-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交通通道,加强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合理组织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与扩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重点地区城镇发展指引

重点地区包括城镇群,跨省级界线城镇发展协调地区,重要江河流域、湖泊地区和海岸带等。这些地区在提升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协调区域发展和资源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要加强对重点地区城镇化的政策引导和城镇发展的管理。

重点城镇群发展指引: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群是重点城镇群,它们是带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对提高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提升核心城市的国际服务职能,增强对内对外的辐射能力;要优化这些地区城镇的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结构,促进城镇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以生态承载力为基础,确定主导产业和人口发展规模;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密度;加快城镇的网络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接驳;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统筹城乡空间的整合;创新区域管理机制。

重要江河流域、湖泊地区和海岸带发展指引:重要江河流域、湖泊地区应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流域地区综合开发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并处理好水环境保护、防洪、发电和城镇供排水的关系。合理布局工业和城镇,重点控制上游地区的环境污染,建立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转移支付机制。保护海岸带完整性和稳定性,统一规划与分配海岸线资源,处理好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海洋港口和城镇发展要统一规划,协调建设。该类地区主要指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太湖地区、洞庭湖地区、鄱阳湖地区、洪泽湖地区,海岸带及海岛地区。

跨省级界线城镇发展协调地区发展指引:在产业和城镇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进行省际协作的地区,要健全协作管理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跨省级界线城镇发展协调地区包括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与东北三省的交界地区、苏皖交界地区、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浙赣皖交界地区、晋陕蒙交界地区、甘青新交界地区、川滇藏交界地区、川滇黔交界地区、川渝交界地区、鄂赣皖交界地区、鄂豫陕交界地区、粤湘赣交界地区、黔湘桂交界地区等。

5)城市发展指引

国家中心城市:指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这类城市要提升在外向型经济和国际文化交流方面的发展水平,逐步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于世界的金融、贸易、文化、管理等中心,起到带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重点城镇群发展的核心组织作用。武汉与重庆是新兴的国家中心城市,分别为长江中游城镇群、成渝城镇群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内陆开发开放的高地。

陆路门户城市(镇)、边境地区中心城市:位于我国边境地区的陆路门户城市和边境地区中心城市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相邻国家和地区合作,重点发展边境贸易,健全城市功能。门户城市(镇)主要有:满洲里、二连浩特、丹东、珲春、集安、图们、绥芬河、同江、黑河、瑞丽、景洪、河口、凭祥、东兴、亚东、樟木、伊宁、喀什、阿图什、塔城、博乐。重要的边境地区中心城市包括:哈尔滨、昆明、南宁、乌鲁木齐、拉萨。这些城市也是边境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

老工业基地城市:对传统工业为主,产业转型慢,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工业城市,要积极推进科技改造与技术更新,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矿业(资源)城市:以矿业和其它资源开采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推动产业类型多样化,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积极加强矿区的生态恢复和环境建设。对于新兴矿业城市要加强矿区和城镇的协调发展,避免过于分散的空间布局。对于少数资源枯竭的城市要积极发展接续产业;对于难以发展接续产业的城市要采取转移策略,适时转移人口。

历史文化名城:要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弘扬民族精神。要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协调好新城建设与旧城保护的关系;加强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6)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以能源战略、资源保护、运输安全为原则,建立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国家铁路网建设,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注重发展水路运输,增加水运的比重,建立布局合理的民航机场体系,逐步构建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

以中心城市为节点,推行一体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加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旅客运输的零距离换乘和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提高门户城市的交通服务水平,强化城市在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中的核心地位;促进城市内部交通与区域间交通的有机整合;建立高效便捷、公平有序的城市交通系统。

建立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强化城镇在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核心地位,促进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增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边境交通枢纽城市建设,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完善全国交通网络。一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北京—天津、沈阳、上海、武汉、郑州、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二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石家庄、太原、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南昌、厦门、济南、青岛、长沙、南宁、贵阳、昆明、拉萨、乌鲁木齐。其中哈尔滨、昆明、南宁、拉萨、乌鲁木齐为国家边境地区交通枢纽城市,它们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关于“2007年全国交通运输现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山之]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2575.html

(32)
山之的头像山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山之的头像
    山之 2025年09月18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山之”

  • 山之
    山之 2025年09月1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2007年全国交通运输现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2007年全国交通运输现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山之
    用户091802 2025年09月18日

    文章不错《2007年全国交通运输现状》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