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10个必知的法律常识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民族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国《宪法》规定:“父母有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同时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虐待未成年家庭成员的,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我国法律还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非法使用童工是严重摧残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并且殃及民族兴旺大业的违法行为,法律严惩这种行为。

既然国家都从法律上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那么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若我们不甚损害了自己的身体,还会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因此,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律不合。

当然,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大义灭亲也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所以,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

一、胎儿有权利继承遗产、接受赠与等;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不直接抚养他们的生父或者生母,也应当负担抚养费。

二、考虑到现在孩子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程度和认知辨认能力,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三年。

四、因疫情防控等紧急需要,可以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应当返还。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五、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六、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也应当给予补偿。

七、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注意这里的他人,包括男性。

八、民法典对旅客霸座、抢方向盘等社会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

九、民法典新增了离婚冷静期制度,协议离婚的,30天离婚冷静期届满后30日内再申请颁发离婚证。

十、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本文来自作者[曼彤]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tudor.com/nbtu/2558.html

(46)
曼彤的头像曼彤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曼彤的头像
    曼彤 2025年09月18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曼彤”

  • 曼彤
    曼彤 2025年09月18日

    本文概览: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民族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国《宪法》规定:“父母有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 曼彤
    用户091812 2025年09月18日

    文章不错《青少年10个必知的法律常识》内容很有帮助